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作者

张丽梅 张菊仙 刘文玺

祥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 672100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畜产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基于此,笔者结合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初浅探讨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识别和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旨在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一、引言

畜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日益严格。畜产品供应链涵盖了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质量安全风险。因此,加强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识别

(一)养殖环节风险

1.饲料与兽药问题。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品质。若饲料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会在畜体内富集,进而影响畜产品质量。例如,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可能导致畜禽生长发育受阻,畜产品中也会残留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兽药的不合理使用也是一大风险。违规使用禁用兽药、超剂量或超范围使用兽药会导致畜产品兽药残留超标。例如,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虽然能提高猪的瘦肉率,但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1]。

2.养殖环境风险。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疫病防控水平等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养殖场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增加畜禽患病几率。一旦发生疫病不仅影响畜禽生长,还可能导致畜产品质量下降。例如,禽流感疫情爆发,感染病毒的家禽所产的禽蛋可能携带病毒,不能安全食用。

(二)加工环节风险

1.加工工艺与设备。不合理的加工工艺可能导致畜产品营养成分流失、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例如,高温长时间加工肉类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加工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不到位,会造成设备表面残留污垢,滋生微生物,污染畜产品。如肉类加工设备中的刀具、器械等若未及时清洗消毒会使加工后的肉类受到细菌污染。

2.添加剂使用。在畜产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存在风险。超量使用防腐剂、色素、香料等添加剂,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某些不法商家在加工肉制品时过量添加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亚硝胺,具有致癌性[2]。

(三)流通环节风险

1.冷链物流问题。畜产品多为易腐食品,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冷链断裂,即运输、储存过程中温度失控会加速微生物繁殖,导致畜产品变质。例如,在夏季高温时若冷藏车制冷设备故障,运输的生鲜牛奶可能在短时间内变质,无法食用。

2.包装材料安全性。包装材料若含有有害物质可能迁移到畜产品中,影响质量安全。例如,一些劣质塑料包装材料含有塑化剂,与畜产品接触后塑化剂可能溶出,污染畜产品。

(四)销售环节风险

1.销售环境卫生。销售场所的卫生条件不佳,如摊位清洁不及时、通风不良等会使畜产品受到二次污染。在一些农贸市场由于卫生管理不到位,销售的畜产品容易沾染灰尘、细菌等污染物。

2.销售期限把控。超过保质期的畜产品,其品质和安全性无法保证。一些商家为追求利益可能销售过期畜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三、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源头控制

1.规范饲料与兽药管理。严格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建立饲料和兽药追溯体系,从生产、销售到使用环节全程可追溯。例如,消费者通过扫描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可查询到该产品所使用的饲料和兽药来源、使用情况等信息。

2.改善养殖环境。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完善疫病防控体系。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畜禽免疫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3]。

(二)强化过程监管

1.严格加工环节监管。制定严格的加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强对加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符合卫生要求。加大对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添加剂的行为。

2.优化流通环节管理。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加强温度监控,确保冷链全程不断链。选择安全可靠的包装材料对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防止有害物质迁移到畜产品中。

(三)推进技术创新

1.应用先进检测技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先进检测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兽药残留、添加剂含量等。例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同时检测多种兽药残留,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实现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查询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全过程信息,增强消费信心。

(四)提升人员素质

1.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对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养殖人员、加工工人、销售人员等。培训内容涵盖质量安全知识、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例如,为养殖人员开展兽药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其用药安全意识;为加工工人进行加工工艺和卫生标准培训,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要求。

2.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质量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4]。

四、结论

总之,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全面识别质量安全风险,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加强源头控制、强化过程监管、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人员素质等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要求的持续提高,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环环监控,多管齐下,确保畜产品安全[J]. 马发顺;牛建民.畜牧与兽医,2022(05).

[2]食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缺陷及其完善[J]. 王可山;郭英立.改革与战略,2022(04).

[3]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讨[J]. 张雅燕;涂少煜.农业经济,2023(04).

[4]供应链视角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探讨[J]. 张雅燕.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