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思维与表达习惯的塑造
王娜
阿克苏市新城区幼儿园 843000
摘要:幼儿时期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故事讲述凭借独特优势,为幼儿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丰富语言积累层面,故事涵盖多元词汇与多样句式,成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宝贵资源库。启发思维拓展方面,其情节与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推动思维多向发展。规范表达习惯上,遵循语法逻辑的故事为幼儿树立表达典范。在实践策略中,借助多媒体辅助让故事更具吸引力,鼓励幼儿互动参与强化表达训练,引导故事复述与改编培养创新思维。这些举措助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为未来学习生活筑牢根基。
关键词:故事讲述;语言思维;表达习惯;幼儿成长
一、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思维与表达习惯塑造的优势
(一)丰富语言积累
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如同置身于一个充满宝藏的语言世界。他们会接触到描述不同场景、人物、情感的各类词汇,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到富有诗意的文学词汇。同时,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句式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幼儿的认知范畴,使他们逐渐熟悉句子的结构和组合方式。这种广泛而持续的语言输入,为幼儿构建起坚实的语言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语言运用中有更多的素材储备,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启发思维拓展
幼儿在跟随故事线索展开思考时,需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要理解故事中的因果关系、角色动机以及情节发展的连贯性,这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而故事中那些奇幻的元素、奇妙的设定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促使他们突破现实的局限,在脑海中构建出五彩斑斓的世界。此外,不同类型的故事还能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学会灵活思考,为今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奠定思维基础。
(三)规范表达习惯
幼儿长期沉浸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受到熏陶。他们会学习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语调以及恰当的用词习惯。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交流范例,让他们明白如何礼貌地与人沟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通过不断模仿故事中的表达方式,幼儿逐渐摒弃不规范的语言行为,养成符合语言习惯和社会礼仪的表达模式,为日后流畅、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做好准备。
二、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思维与表达习惯的塑造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讲述,增强故事吸引力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原本平面的故事立体化、生动化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为敏感和感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片能够迅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生动的音效可以营造出逼真的故事氛围,动态的动画则能让故事中的角色仿佛“活”了起来。这种多感官的刺激,能够使幼儿更加深入地沉浸于故事之中,提高他们对故事的关注度和理解度。例如,在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时,我会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开篇展示一幅色彩斑斓的森林画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伴随着轻快的鸟鸣声,迅速吸引幼儿的目光。接着,动画形式的小红帽蹦蹦跳跳地出现在画面中,她那可爱的模样和活泼的动作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欢笑。在讲述过程中,小红帽与大灰狼对话时,我会配上不同的声音效果,小红帽清脆甜美的声音和大灰狼低沉沙哑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特点。当讲到紧张的情节时,如大灰狼追赶小红帽,我会播放节奏急促的音乐,进一步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辅助讲述,幼儿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故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故事讲述活动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幼儿互动参与,强化表达实践
当幼儿积极参与到故事讲述过程中时,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语言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交流,无论是回答问题、发表观点还是参与讨论,都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幼儿园的一次故事讲述活动中,我选择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在讲述故事之前,我先向幼儿们展示了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并说一说对这些角色的印象。幼儿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小猪很可爱,有的说大灰狼看起来很坏。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当讲到三只小猪分别用不同材料盖房子时,我会问幼儿们觉得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坚固,为什么。幼儿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砖头盖的房子最坚固,因为砖头很结实;有的说用木头盖房子快,但是可能不太安全。讲完故事后,我组织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扮演三只小猪和大灰狼,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和动作。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诠释角色。有的幼儿在扮演大灰狼时,还会自己添加一些台词,如“我要把你们的房子都吹倒,然后吃掉你们”,语言表达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活动,幼儿们不仅对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三)引导故事复述与改编,培养创新思维
故事复述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复述过程中,幼儿需要将听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并表达出来,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而故事改编则为幼儿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对原有的故事进行大胆的修改和创新,改变故事的情节、角色或结局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完《胖胖兔减肥记》的故事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复述。故事是这样的:胖胖兔爱吃零食,不爱运动,所以很胖,他想运动减肥,于是来到了篮球场。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不要求他们完全按照原文讲述,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幼儿在复述时,会特别提及胖胖兔看到篮球场上其他小兔子灵活奔跑,对比自己肥胖身躯时的失落神情。
在复述完成后,我便引导幼儿进行故事改编。我提出问题:“胖胖兔到了篮球场后,发现篮球太重拍不起来,那它还能怎么达成减肥目标呢?”幼儿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幼儿说胖胖兔会跟着篮球场上跳绳的小兔子们一起跳绳,虽然一开始总是被绳子绊倒,但它没有放弃;有的幼儿说胖胖兔会在篮球场上和小伙伴们玩追逐游戏,在你追我赶中逐渐锻炼了身体;还有的幼儿说胖胖兔会自己发明一种用气球当球的轻便球类运动,既能享受运动乐趣又能达到减肥效果。幼儿们积极地分享自己改编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在巩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结语
故事讲述在幼儿语言思维与表达习惯的塑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丰富语言积累、启发思维拓展以及规范表达习惯的优势,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通过多媒体辅助讲述、鼓励幼儿互动参与以及引导故事复述与改编等策略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增强故事讲述的效果,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故事讲述的价值,不断探索和创新故事讲述的方式方法,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助力幼儿在语言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之花。
参考文献
[1]史颖秋.幼儿故事讲述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广西教育,2022,(16):93-96.
[2]蒋双莲.浅谈如何利用讲故事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好家长,2020,(62):86.
[3]林迎春.故事教学法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中的运用[J].教师,2019,(2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