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

作者

邹兰

溆浦县桥江镇中学

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背景

2022 年颁布的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成为教育领域的新方向和新理念。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新课标要求教材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多样化的情境,融入时代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教师作为教育的中介,需要在新课标下积极转变角色,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将枯燥的文字赋予情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核心素养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2022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发布,“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始终,其中课程实施板块提出,“教学中的大概念是课程内容要围绕的基石,处于教学核心地位,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教师要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 ...... 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创设大情境——感受立体情境的魅力

开展创设情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展馆的招聘会,教师谈话导入:欢迎来到中国近代史历史展览馆,今天,这里要开启一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展馆的招聘会,招聘几名同学为大家充当历史解说员,大家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复习课,开始我们的解说员面试吧!教师开门见山,创设“历史解说员的招聘会”的立体情境引入本课主题,让学生充当历史解说员的面试者,吸引注意力,增强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学习兴趣。

(二)穿越时空——梳理历史脉络体现时空史观

以分情境“穿越时空”,回到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的开端,阅读和展示单元重点事件时间轴提出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这一段历史中一共经历了六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请根据时间先后的顺序说一说各个时间点的具体时间和具体事件。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梳理时间轴并回答,答后教师统一答案,学生自行检查改正,呈现正确的时间节点和相关重点时间。

以单元重点事件的时间轴梳理为此次历史解说员招聘会的初试题目,让学生根据时间轴的提示回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相关时间节点,了解单元内容的大致框架,既培养了基本的时空观念,又提高了如何提取关键信息、构建知识体系能力。

(三)史料分析——深化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能力结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的史料图片和文字信息,在中国近代史历史展厅的情境展开二轮面试。

教师抛出面试关卡题目:

1. 新文化运动这一部分中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的史料,请你仔细观看图片,结合导学案中把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给游客讲解清晰。

2. 在展馆中有这样一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材料,请大家仔细阅读,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3. 展厅第二部分“新生力量的兴起——五四运动”开设了放映厅,各位面试者们观看完后想一想如何才能将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给游客讲解清晰呢?

4. 通过展览馆现有的史实材料,分析一下五四运动性质和意义。

5. 展馆中第三部分“开天辟地的转折——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展示了很多图片,请各位面试者仔细观看,搜集信息说一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具备了哪些条件?

6. 结合展厅里材料,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并谈一谈对“红船精神”的理解。

中国近代史展厅招聘会面试情境持续深入,将本单元三个部分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加以细化,每一部分设计二个关卡的面试题,逐步提升难度,从基础知识的整合到史料分析阐述观点,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共同探究中巩固知识点,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四)历史灵魂——体现家国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部分,通过设置博物馆展放映厅,观看中过共产党一大视频,请学生结合博物馆内展示的;历史名片《为什么说一艘小船诞生一个大党?》,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一艘小船诞生一个大党,什么是红船精神?

通构建情绪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历史素材,帮助学生真实的,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感受蕴含的家国情怀,实现教学内容向学生认识的转化。

四、研究成效

1. “一境到底”体现历史情境

招聘历史解说员面试大情境作为课堂导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脱离历史学科,从初试——二轮面试将单元知识点以闯关题的形式链接起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合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同时,将课时中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知识体系,问题与情境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让其在学习任务单的辅助下进行自主探究、知识梳理、发散思维、表达观点,创设以学生为主的趣味性学习课堂,实现深度学习。

2.“连点成线”梳理历史脉络,了解单元框架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进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实有正确的理解。因此,将重点事件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梳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单元的整体框架,从框架中去回顾相关的知识点,更易理解和记忆。

3.“多面一体”重构历史认知,在感悟中认同继承

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的渗透。在教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教师 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如五四运动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等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1 同时,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 素养立意,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评价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评价渗透于教学中。评价主体体现多元化,评价主体有老师、学生。在本课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学生通过任务,解决问题。其次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在导学单学习,情境下探究性问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最后,评价层次多层化,历史复习课教学中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结论

本文以九年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章节为例,通过招聘历史解说员、穿越时 空梳理时间轴、看图说条件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实现了深耕教材、融合智慧、以教启思的教学目标。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促进了他们历史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教学创新的责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2]“红船精神”在党建中的价值研究 - 百度(https://wenku.baidu.)

[3] 王海燕. 利用乡土人物资源开展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策[J]. 现代教育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