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 技术诊断肠梗阻的应用及灵敏度、准确率分析
刘刚
南京市建邺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临床针对肠梗阻患者需要在早期阶段进行精准诊断,将会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及时性和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精准性 [1]。在临床应用传统 x 线进行诊断,虽然在诊断期间操作较为便捷,但是诊断对于病因判断,对于低位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检查准确率较低 [2]。伴随临床多层螺旋 ct 技术的普及发展,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以及容积再现功能,可以帮助医生清晰地显示肠管扩张的具体程度,显示梗阻发生的具体部位,判别可能的病因 [3]。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对于疑似出现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螺旋ct 技术分析检验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2023 年 10 月 -2025 年 2 月,实验样本:80 例疑似肠梗阻患者,其中包括50 例男性和30 例女性,年龄区间 23-65 岁,平均( 42.65±10.02 )岁。所有研究样本均存在较为典型的肠梗阻相关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在开展研究期间,均能够积极配合实验开展的各项措施。
1.2 方法
ΔX 线检查方法:移动式 ΔX 线机检查,需要指导患者在检查前 6 小时禁食,在检查期间取站立位拍摄腹部正位片,必要时需要增加左侧侧卧水平面投照。获得影像之后,由医院内两名副主任医生以上职称的医生采取双盲独立阅片的形式,评估患者的肠管扩张程度,分析气液水平分布特征,还需要观察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厚度等相关征象。
螺旋 CT 技术检查方法:使用我院购入的 256 层螺旋 CT 扫描仪诊断,在扫描检查之前,需要口服 2.5% 泛影葡胺溶液,目的是充盈肠道,更好显示发生梗阻和周围区域组织的具体情况,设置扫描参数:层厚 5mm ,螺距 1.375:1,管电流 150-300mA ,重建间隔 3mm 。采用双气相动态增强扫描方案,碘海醇350mgI/ml 注射后25-30 秒进行动脉期采集,随后在60-70 秒后实施静脉期扫描,注射流速维持在 3ml/Ω 秒。采用先进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肠系膜血管分布,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对梗阻部位进行三维立体成像,影像评估由资深放射科医师团队完成。
1.3 观察指标出院综合诊治结果。
X 线和螺旋CT 技术检查结果。
X 线和螺旋CT 技术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计算方式如表1。
表1 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计算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
),t 检验,计数资料 (n,%) ,卡方检验,用 P<0.05 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2.1 出院综合诊治结果
80 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中根据出院综合诊治显示,阳性70 例、阴性10 例。
2.2 X 线和螺旋 CT 技术检查结果
X 线和螺旋CT 技术检查结果分析,X 线检查结果:阳性58 例、阴性22 例,螺旋CT 技术检查结果:阳性68 例、阴性 12 例。
表2 X 线和螺旋CT 技术检查结果(n, % )

2.3X 线和螺旋CT 技术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X 线和螺旋 CT 技术特异性没有差异( P>0.05 ),螺旋 CT 技术诊断灵敏性和准确性高于X 线, P<0.05. 。
表3 X 线和螺旋CT 技术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n(%)


3 讨论
在急腹症临床诊疗阶段,其中就包括对于肠梗阻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识别将决定临床治疗方案,现行开展的诊断标准中,传统放射性检查在应用期间具有技术局限性,无法精准识别病变组织病变部位,无法满足现代精准医疗需求 [4]。传统 ΔX 线摄影依赖肠腔气液平面这一间接征象进行诊断推断,其本质缺陷在于二维投影成像对三维解剖结构的空间信息丢失[5]。相较之下多层螺旋 CT通过高速旋转扫描获取各向同性体素数据,配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实现了肠壁微观结构、系膜血管走行及腹膜后间隙的全方位可视化[6]。特别是在增强扫描模式下,不仅能定量评估肠壁灌注状态,更能捕捉特征性病理征象如肠系膜血管 " 涡旋征 " 等,其亚毫米级空间分辨率对早期缺血性改变的识别具有突破性意义 [7]。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整合应用,未来有望进一步释放 CT 影像的深层诊断价值,推动急腹症诊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
80 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中根据出院综合诊治显示,阳性 70 例、阴性 10 例。X 线和螺旋CT 技术检查结果分析,X 线检查结果:阳性58 例、阴性22 例,螺旋 CT 技术检查结果:阳性 68 例、阴性 12 例。X 线和螺旋 CT 技术特异性没有差异( P>0.05 ),螺旋CT 技术诊断灵敏性和准确性高于 ΔX 线, P<0.05
综上所述,在肠梗阻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螺旋 CT 检查作为首选影像学评估手段,其诊断效能显著优于传统检查方式。该技术不仅能够精确定位肠道梗阻的解剖学位置,还能清晰呈现梗阻程度及病理特征,同时对病因学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螺旋 CT 的多平面重建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全面、立体的诊断依据,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方案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龙治 , 杨文 . 螺旋CT 技术诊断肠梗阻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J]. 世界复合医学 ( 中英文 ),2024,10(11):195-198.
[2] 杨帆 , 杨小慧 . 多层螺旋 CT 联合 MRI 诊断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8(22):106-108.
[3] 陈建红 . 薄层螺旋 CT 与腹部 X 线诊断急性肠梗阻影像特征及效能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24,31(07):489-492.
[4] 蒋剑斌 . 多层螺旋 CT 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4,40(16):95-97.
[5] 宋兆相 . 多排螺旋 CT 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比较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8(06):170-172.
[6] 马振华, 冯作强. 刍议腹部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在急腹症(急性腹痛)诊断中的效果 [J]. 世界复合医学 ,2023,9(12):80-82.
[7] 叶桥钦 , 黄焕祥 , 陈泽文 . 螺旋 CT 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32(09):1659-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