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 同上一堂思政课” 活动设计与实施

作者

何雅茹

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 张家口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价值观与引导青少年认知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传统课堂模式在内容传递与互动体验上存在一定局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正迎来全新的变革契机。AI 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动态整合与精准推送,还能通过智能分析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的参与度与沉浸感。将 AI 技术融入“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中,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强化多维交互,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鲜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创新与高效实践。

一、深度剖析传统思政课活动设计的困境与挑战

思政课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承担着培育价值观、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使命,但在实际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初中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思政课的传统课堂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显得相对滞后,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代青少年对多元化知识获取方式的需求。部分思政课活动设计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参与感偏低,导致价值认同感低,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不理想。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存在过度依赖教材与固定案例的问题,缺乏对社会热点、时代议题的合理有效运用,难以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与情感共振。

传统初中思政课活动设计在资源整合与教学协作方面也存在显著局限。不同学校和教师之间在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上使用存在不平衡,使得优质教学内容的共享效率偏低。由于缺乏智能化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手段,教师往往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偏好与认知水平,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此外,课堂教学与线上资源的割裂,使得学习链条存在断层,缺乏数据驱动的全程跟踪与反馈机制,影响了思政课活动的持续性与与时俱进。

在当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思政课活动设计在运用信息技术上存在不足更加凸显。面对学习媒介的多元化趋势,传统课堂仍以静态讲授为主,缺少对交互式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和多模态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习惯于通过移动终端和多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而现有活动设计无法满足其高互动、高沉浸的学习需求,导致课堂吸引力不足。缺乏智能化教学工具的辅助,使得教学数据难以形成闭环,教师无法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进一步制约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一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探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的新路径。

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同上一堂思政课创新设计与实施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在“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中的应用,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整合与精准推送,将分散的课程资源、社会热点和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构建多维度知识体系。借助智能推荐算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与适配性。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智能课件设计,还可以在文字、图像、视频和交互式模拟等多种媒介中实现有机整合,从而提升课堂的情境感和体验感,增强学生的价值共鸣和情感认同。

在教学互动环节中,人工智能技术为“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引入了全新的交互模式。依托智能语音识别、情感分析和学习行为追踪等功能,可以实现实时课堂反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维动态。AI 驱动的虚拟教学助手能够模拟多元化的情境讨论和观点碰撞,推动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交流,强化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辨析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教师能够即时获得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画像,从而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实现个性化辅导与差异化引导。这种基于 AI 的交互设计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形成了跨

区域、跨平台的协同学习新生态。

在实施路径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是工具层面的应用,更是教学模式的系统重构。通过建设统一的智慧思政课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共享,打破各学校、各教师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优质课程内容的协同共享机制。AI 驱动的学习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全过程的数据收集、分析与反馈,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并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可以在初中“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中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构建高度还原的社会情境和历史事件,教学中增强价值观教育的代入感与感染力。例如,在“爱党爱国,强国有我”同上一节思政的展示中,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学段的教师都运用了 AI,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革命先辈的嘱托,革命场馆的亲临,革命场景的再现 ,学生“亲临”历史事件现场,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历史的多维度呈现,增强对历史理解,更加明确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三、AI 赋能下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成效与优化实践探讨

AI 赋能下“同上一堂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在多维度上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教学平台的深度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显著增强。借助人工智能对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测,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价值认同水平与情感态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调整。智能推荐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与偏好,将思政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历史事件以及现实问题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与思想共鸣,有效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在教学优化实践中,AI 技术为课堂互动与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坚实支持。通过语音识别、情感计算和学习路径可视化等功能,教师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认知需求,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引导。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分析工具,不仅可以实现对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活跃度的精准统计,还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生成定制化的学习报告与可行性建议。这种针对性强的数据驱动教学方法,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推动了教学模式向智能化、互动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 AI 赋能的创新实践,“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正在逐步形成可持续优化的教学闭环。教学平台积累的多维度数据能够为后续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参与课堂场景构建、互动机制优化和学习评价体系完善,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的创新设计与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理念、课堂互动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突破。AI 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化数据分析和沉浸式教学场景,显著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与教育时效。随着技术不断发展,AI赋能的思政课将持续优化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智能化、精准化与高质量方向迈进,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姚志丽. 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 2022, 38(4): 45- 52.

[2] 王丽娟 . 新时代背景下 AI 技术在思政课堂的创新应用 [J]. 教育现代化 , 2023, 10(8): 112- 118.

[3] 阮一帆. 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生思政教育模式优化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 , 2022, 43(5):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