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媒体信息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

曹天一 孙艺文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吉林市 132000

一、引言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强大的传播力、表现力和交互性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能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多媒体信息化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多媒体信息化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红色文化资源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传播到高校的各个角落,让更多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动画制作等,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红色历史场景、革命人物事迹等,使抽象的红色文化变得直观可感,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挑战

一方面,多媒体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海量且繁杂,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被淹没的风险,如何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一大挑战。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难以充分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导致红色文化资源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效能。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理想信念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高校学生树立远大抱负的精神动力。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事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的力量,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自觉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道德品质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众多优良道德品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引导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四、多媒体信息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多媒体信息化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和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摒弃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育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二)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收集整理红色历史文献、图片、影像资料等,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兴趣,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解读和再创作,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微电影等教学资料,使红色文化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通过制作红色主题的动画短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三)改进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红色文化学习资源,开展在线讨论、答疑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线下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讲解和互动,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同时,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建红色文化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代入感。例如,利用 VR 技术让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聆听革命故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掌握最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政教学实践中。同时,引进具有多媒体信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思政教育队伍,为红色文化资源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此外,还可以建立思政教师与多媒体技术人员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开发和研究工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效果。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等,从不同角度对思政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升情况。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评价、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全面。通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模式。

五、结论

多媒体信息化浪潮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全新路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尽管面临信息繁杂、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挑战,但红色文化资源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及道德品质教育上的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建设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能有效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潜力,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化优势,让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绽放新光彩,培育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芳 . 人工智能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挑战及路径探索 [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02):178-183.

[2] 武广雅 . 新时代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 天南 , 2024, (06): 182-184.

基金项目 ( 课题 ):本文系“十大育人”精品项目。编号:SZ202410;

作者简介:曹天一,男,汉族,省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多媒体管理与维护

第二作者:孙艺文,女,汉族,省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