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高中地理课后练习设计的探讨

作者

贾伟伟

邯郸市肥乡区第一中学 057550

一、高中地理课后练习的设计

(一)合理规划课后练习内容

1. 立足主干构建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概念和原理,主干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所以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自主归纳和提炼,将复杂凌乱的抽象内容可视化处理,在做好复习课堂内容的同时,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全面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综合思维,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效率。

2. 开设问题式探究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与传统的地理课后练习相比,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设问题式探究课后练习,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创设相对真实的地理情境,更能激发学生收集材料利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如学习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提出设问:“我市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发展经济”,该问题的提出,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从报刊杂志、政府网站或实地走访等形式,从地理位置、交通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合作等方面收集材料展开分析,最后分组交流汇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本身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相关区域,学会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用知识和信息的广度对地理问题的深度分析,提高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能力 ; 同时也是建立乡土情感,培养主人翁意识的过程。

3. 开展研学旅行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野外学习活动,是结合区域特征和地理学科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和实践能力,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的一中学习活动。研学旅行的开展,需在提前结合所学知识和区域特征,选择研学目的地,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学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可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分享,在对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研学内容地理要素各方面的联系和探讨,对获取的实际问题进行筛选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在旅途中,不断增加阅历,丰富视野,关注课堂与社会的联系,关注人地关系,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培育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课后练习的多样化和多层次设计

1. 多样的课后练习设计提升作业功效

课后练习的布置,不仅要在内容上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作业的形式上,也可以做到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完成,将作业功效提升到最大化。课后练习的开展,除常规的习题内容之外,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内容去布置,比如自然地理原理图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画图,掌握每一步的形成过程和原理,掌握原理和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

2. 多层次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分层教学的需要,在制定课后练习时,总体难度要适中,分值要适宜,并且有很好的区分度,为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可根据教学基础内容和能力要求,可将难度设置为基础类、提升类和拓展类等部分:基础类练习主要是和课堂讲解的基础内容相吻合,旨在面对全体学生,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广度的掌握 ; 提升类练习主要是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是更好的培养学科思维,加强学科素养的养成,加强对地理问题的深度分析 ; 拓展类练习主要是结合实际需要,侧重于对掌握的内容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地理思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另外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分层需求,可将课后练习设计为必答类和自选类,必答类练习主要是针对课标要求的基础内容,以及结合班级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给出的整体要求,是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并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科思维 ; 而自选类练习主要是提升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培养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而设定,供学有余力,对自身要求更高的同学使用。

二、课后练习的评价、诊断及反思

(一)提高课后练习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对练习的批改、评讲和反馈要及时,既能让学生对练習保有新鲜感和热情,也能及时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纠正,这就要求老师在批改练习时,充分归纳学生完成练习时的优缺点,及时肯定成绩,对不足部分要深剖析、摆问题、找原因,认真分析讲解,对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再做针对性的练习、反馈,如此反复,帮助学生最终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提升课后练习评价的趣味性和严谨度

课后练习的评讲既可以面向全班,也可以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由老师带领全班共同分析,也可以采用“典例式”评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说题的能动性,让其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学生的答题卷面,暴露答题格式和结果,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查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突破思维瓶颈,规范答题用语和格式,同时,可鼓励学生就材料和设问之间建立联系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谈谈对参考答案的理解,形成批判性思维,丰满自己的思维过程。另外,课后练习的评讲形式很多,有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等多种形式,老师可根据练习的难度和学生的完成情况灵活选择,从而完成相关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关于课后练习的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随着近年来新高考、新教材的不断改革,要求高中教学也要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不断创新,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通过课后练习的设计和反馈,延伸和补充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更好的通过课后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程志华,袁欣. 高中地理有效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 地理教学,2023(20).

[2] 焦存志 . 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 [J]. 教育观察,2024(15).

作者简介:贾伟伟(198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