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初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作者

张晓红

阜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整本书阅读主要是指让学生读整本书。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其可以提升阅读品位。并且,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读书,且读整本书。在此形势下,若教师仅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使其可以对世界进行全面感知,并丰富情感,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在实际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科学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进而使得学生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在阅读中掌握高效阅读方法,成为优秀的阅读者。

一、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中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应注重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进行组织以及呈现,并分为三个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而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则设置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的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积累对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1]。由此,便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学生不能将阅读当成任务,而是需要转变为习惯,不仅要对整本书进行阅读,还需要对阅读的方法与经验加以掌握。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结合阅读的兴趣以及目的,对更加合适的图书加以选择,并对阅读计划进行制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对阅读的体会进行分享,并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认知能力 [2]。而经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每一册教材都有“整本书阅读”或者“名著导读”的模块,通过相应的读物,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此,便能够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认知广度

与片段式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系统阅读,进一步拓展知识面。诚然,文学作品中蕴含作者对现实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通过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不但可以对更加丰富的知识加以掌握,还可以提升整体认知能力。在整本书中,所表现的历史时空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认知视野,使其能够将此种理解力进一步延伸到其他的领域 [3]。并且,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更加丰富的背景知识体系加以构建,使得学生可以对不同领域产生好奇心,进而培养其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在拓展学生认知广度的基础上,使其可以在面对多元知识体系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文学鉴赏力,提升审美水平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对作品的情感进行感知。学生通过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可以直达文学作品的内部,主动对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进行探索。与片段式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以及持久。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有效锻炼文学鉴赏力。学生通过长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对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加以挖掘,进而使其可以有效提升审美能力,获得文学素养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发展学科素养

初中语文新课标不仅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还强调应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则注重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不但关注文学作品的结构、人物的塑造,还需要对作品传达的主题与思想加以明确。整本书教学模式的核心并不是让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浅层了解,而是让学生深入剖析,发散思维,对文字背后蕴含的内涵加以探究,以此获得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4]。并且,学生通过长期进行阅读,也可以主动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有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基于初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基于阅读内容,设置阅读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以明确的阅读目标为基准。教师只有对明确的阅读目标进行制定,才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使得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顺利达成学习的目标。所以,在实际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强化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以此使得学生可以以目标为引领进行阅读,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5]。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时,经过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便可以了解到,此部分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其中涵盖很多回忆性散文,主要记录鲁迅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变化。而后,教师就可以基于阅读内容,对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加以明确,即:(1)对《朝花夕拾》进行精读,并对各个散文的主题以及中心思想加以明确,提炼出鲁迅的写作风格;(2)对《朝花夕拾》进行略读,掌握散文集的结构,对鲁迅先生的不同生活经历进行掌握;(3)对《朝花夕拾》中的散文进行浏览,提取某散文中的关键信息;(4)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总结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化。如此,便可以通过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使得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以及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剖析,以此使得学生可以围绕目标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基于新课标视角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便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动学生主动完成阅读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情况布置阅读的任务,并确保任务的难度适中,避免学习好的学生“不够吃”,学习差的学生“吃不饱”[6]。如此,便可以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加以满足,使其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摘抄和笔记工作。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书,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整体的把握。而后,布置具体的摘抄任务,要求学生摘抄小说中精彩的语句、段落或描写,特别是关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心理变化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等方面的描写。摘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语句、段落所表达的含义,以及语句或者段落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做笔记的任务。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小说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的梳理,对小说主题、写作特色的分析,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章节为单位,每读完一章就及时做笔记,整理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摘抄的内容和笔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安排摘抄和做笔记的时间和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强化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实际上,整本书阅读的作品比较复杂,不仅篇幅较长,且作品中也蕴含很多背景与细节,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存在较大的难度,无法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所以,在新课标视角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为学生传授更加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对整本书阅读技巧加以掌握,并以整体角度对作品进行阅读。通过强化阅读指导,学生不但可以突破长篇阅读的难点,也可以对作品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不仅对作品的结构与写作风格加以掌握,也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思想进行体会。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水浒传》”时,要想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就需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对古典小说进行阅读的方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背景,涵盖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以帮助学生对《水浒传》的主题加以明确。而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授高效阅读的技巧。由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比较多,且各个人物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人物关系图进行绘制,使其可以对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关系进行梳理,以此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加以掌握。并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水浒传》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人物在语言、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描写,以此使其可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加以深入了解。在阅读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批注,并做笔记,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记录,以便在后续的交流中有所依据。如此,便可以让学生对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加以掌握,提高阅读的能力。

(四)构建学习专题,提升阅读水平

学习专题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应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想有效实施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就需要注重结合实际阅读内容,强化对学习专题的构建,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其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当中,相互启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实现对学习专题的构建,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围绕相应的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专题的主题,包括“祥子的性格特点”“社会环境如何影响祥子的命运”等。而后,学生就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合作探究。在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心得加以分享,并围绕学习专题的主题进行探究。在“祥子的性格特点”的学习专题探究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祥子勤奋、坚韧,不过社会环境对其的压迫,使其逐渐消沉。还有学生可能会提出,在祥子的性格中,可以体会到社会底层人民的悲哀以及无奈。如此,便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水平,实现对整本书的高效阅读。

(五)重视总结提炼,表达阅读体会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让学生完成阅读就可以,而是需要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之后,形成对整本书的理解,并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之后,教师就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总结与拓展。通过让学生在班级对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写相应的读后感,使其可以在总结提炼的同时,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完成对整本书的高效阅读,进而满足新课标的教育要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时,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的交流。教师可以体现出相应的问题:“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请说明理由。”“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你对党和红军有哪些新的认识?”“在你的心目中,认为《红星照耀中国》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以此引导学生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内容。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在学生完成交流后,让其结合自己的发言,写一篇读后感。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基于自己的阅读情况以及生活经验,说明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深化对阅读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表达以及写作水平。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批改,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加以掌握,以此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使得学生不断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新课标为指引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整体阅读的思维。在实际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基于新课标科学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率,并有效发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温曼君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J]. 广东教育 ( 综合版 ),2024,(12):41.

[2] 卢芳梅 . 初中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有效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51):29-32.

[3] 沈燕.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项目化教学研究[J]. 名师在线,2024,(35):8-10.

[4] 高谟渊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J]. 宁夏教育 ,2024,(12):58-59.

[5] 巩本萃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J]. 新智慧 ,2024,(34):102-104.

[6] 韩君 .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J]. 新智慧 ,2024,(34):108-110.

作者简介:张晓红(1979.03-)女;汉族;人;大学本科;职称:初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