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评估指南》视角下幼儿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策略

作者

陈丽姗

暨南大学幼儿园

一、引言

教育理念更新背景下,幼儿自主游戏重要性凸显。《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明确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自主游戏时间,创设适宜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并分享经验。自主游戏是幼儿按兴趣选择内容、材料和玩伴的活动,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教师需兼顾幼儿发展需求与集体成长,提供高质量策略支持。

研究表明,适宜的教师支持可显著提升游戏质量。教师需重新定位角色,深入了解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优化游戏环境与材料供给,以支持幼儿自主游戏,促进全面发展。

二、聚焦幼儿经验联结,促进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鄢超云教授指出:“教师对幼儿学习及支持方式的理解越深,幼儿发展越好。”《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亦强调幼儿园应提供自由交往与游戏机会。但实际中成人过度“帮助”常限制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尤其在中班阶段,幼儿自我意识与独立需求显著提升,成人过度干预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因此教师需针对性调整支持策略。中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关键期,自我意识增强,生活经验与技能显著提升,对自主游戏需求强烈。教师需结合幼儿兴趣与发展水平,关注游戏经验联结,跟随游戏节奏,融合教育目标与幼儿主体性,支持其探索与发展。

在一次中班幼儿户外沙水区游戏中,孩子们自发用小铲子、水桶等工具积极挖掘、搬运沙子,合作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家”。游戏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还通过同伴协作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例如当“高楼”倒塌时共同商议加固方法,水源不足时主动分工合作取水。教师敏锐捕捉到幼儿对沙水的兴趣、对建构游戏的热爱以及合作能力等关键经验联结点,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回顾分享游戏过程与感受,并根据他们的兴趣需求提供了更多元的建构材料和拓展情境,鼓励幼儿进一步深化游戏。这一过程不仅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游戏的愉悦,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联结,通过适时的引导与支持,推动幼儿游戏主动性的深度发展。

三、提供有吸引力的环境与材料,推动自主游戏的深入发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游戏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具有深远影响。教师应基于观察与分析,精心创设环境,细致梳理和检查材料,以确保其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相匹配,并动态调整和优化,以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1. 打造支持性游戏环境

适宜环境能有效支持自主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支持性环境中,幼儿可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主结伴玩伴并决定游戏方式,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进行探索与学习。教师需精心营造安全舒适的游戏空间,科学投放多样化的游戏材料,积极创造平等互动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全面的能力发展。

2. 投放操作性与互动性材料

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直接互动实现主动学习,在操作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建构知识体系并强化自主意识。在区域活动与户外游戏中,教师应提供丰富开放、多功能的探索性材料,如可组合的积木、自然物、

废旧材料等,满足幼儿自由选择与自主探索的需求,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教师的有效支持,助推幼儿自主游戏迈向更高层次

自主游戏不仅凸显了幼儿的自主性,也强调了教师在其中的关键支持作用。研究表明,成人的积极支持能够拓宽幼儿在游戏中的思路,从而丰富他们的游戏体验。教师的有效支持旨在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巧妙地将教育目的与幼儿的自主性相结合。因此,在推进自主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及时识别并回应他们的需求,还要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通过为幼儿提供“支架”,以引导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探索、挑战自我,从而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1. 教师在游戏中发挥“支架”作用的重要性

相较于完全自由的游戏,教师的有效支持能显著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传统分类将幼儿主导游戏视为自主游戏、教师主导定义为教学游戏,易使教师对介入时机与方式产生困惑,甚至因过度放任将自主游戏变为无约束的自由游戏,忽视教育意义,导致幼儿潜力未充分发掘、教师支持角色缺失。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与“支架”理论启示我们:教师应依据幼儿当前游戏水平与能力,提供适度支持与引导,既保障幼儿游戏自主权,又推动游戏深度发展,实现游戏与教育双赢。

2. 构建高质量师幼互动,支持和拓展幼儿学习

建构高质量师幼互动需以支持幼儿学习为核心。《评估指南》要求教师“尊重回应幼儿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深入学习进程并提供支持”。教师应具备敏锐观察力捕捉幼儿真实需求,以灵活应变能力延续游戏意图,结合幼儿主题兴趣开展启发式互动,推动游戏情节发展,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自主游戏水平,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小结

回归幼儿纯真与教育初心,方能洞察教育真谛。自主游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要关注幼儿经验兴趣,打造富有启迪的环境,提供多样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发现与创造。教师需适时支持,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观察幼儿行为,理解其需求,给予引导与帮助,推动游戏深入发展。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教育真正回归幼儿和教育本真。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门少娟, 胡理业, 戴红梅. 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评价 [J].学前教育研究 ,2022(7).

[3]冯琬玲,刘丽玲,李思娴 .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J]. 教育导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