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媒介叙事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实践进路

作者

张林

双辽市第二中学  136400

高中语文全本阅读,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但传统单一的文本阅读方式在面对经典作品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特点时往往会让学生处于理解的两难境地。跨媒介叙事这一新兴阅读理念与教学方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它借助不同媒介所具有的文本之深度,影视之直观和音频之感染力等特点来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把它融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从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出发,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本质,体会文学的神奇。下面,文章就对高中语文全本阅读跨媒介叙事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1 文本影视对照互鉴,深化名著内涵理解

就媒介传播实质而言,文本和影视各自依托于文字符号系统与视听符号系统建构叙事世界,这一不同媒介特性使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解读价值。文字文本采用线性叙事,抽象化描写等方式给读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要求读者通过解码,重构语言符号来构建头脑中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这一认知过程,能深度启动思维创造性和思辨性。而影视借助镜头语言,光影色调,音效配乐等多元元素对文学作品进行具象化转译让受众得到直观感官冲击和沉浸体验。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双通道信息输入能有效地强化记忆留存和理解深度,在学生对文本阅读所形成抽象认知和影视呈现具象画面互证,它既可以填补单一媒介造成的认识盲点,又可以通过跨媒介比较发掘作品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由表层感知向深层解读的认知跃迁【1】。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林黛玉进贾府”情节为例,文本与影视的对照阅读极具教学价值。原著中,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林黛玉“步步为营,处处关注”的心理,通过她的视角展现贾府的建筑布局、人物服饰和礼仪规范如“敕造宁国府”匾的端庄,王熙凤“丹凤眼”“柳叶眉”等的描绘,均需要读者借助文字进行想象。87 版的电视剧采用了影视艺术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文字中的场景和人物:镜头缓慢地推进贾府大门的雕梁画栋,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把角色的灵敏和审慎,透过目光的流转,体态的拘谨表现到了极致;邓婕扮演的王熙凤是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角色,夸张的着装和招摇的举止,准确地演绎了这个角色泼辣、机敏的个性。学生对照阅读,不仅可以透过课文揣摩出角色的心理动机和情感脉络,还可以借助影视画面,直观地感受到封建贵族家庭等级秩序和角色关系,如电影和电视中人物站位和行礼方式的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贾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到作品对于封建礼教所做出的批判和思考。

2 音频文本协同共振,感悟文学情感韵律

在语音学视角下,人对于声音的认知是自然敏感的,音频里多变的语调,语速和重音要素,可以使文字符号成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情感载体。专业朗读者在理解课文和演绎课文的过程中,用声音熔铸出一种不一样的情感氛围和节奏韵律,这一听觉刺激能够迅速唤醒听者情感上的共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双通道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听觉和视觉同时接受信息后,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以及记忆留存率都将得到显著提高。纵观全书阅读,音频和文本配合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读懂文字、深刻理解作品语义逻辑,还可以在听觉帮助下感知语言韵律节奏、体验到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温度。这种多维感知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敏锐的捕捉到作品中的情感内核,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语言韵律的能力,从而达到由文字表层理解向深层情感体悟飞跃【2】。

以统编版教材《乡土中国》为例,在 “差序格局” 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选取喜马拉雅平台上由知名学者录制的有声解读版本。朗读者在讲述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这一经典比喻时,通过放慢语速、加重关键词读音,突出了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独特结构特征。在讲解 “礼治秩序” 概念时,朗读者以沉稳、舒缓的语调,结合对传统乡村生活场景的声音模拟,如悠长的鸟鸣、古朴的木门吱呀声,营造出静谧、传统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乡土社会之中,真切感受到费孝通先生对乡土文化的眷恋与思考。学生在聆听后,再对照文本逐句研读,不仅能更清晰地把握概念的内涵,还能发现文字中隐藏的情感线索。例如,通过音频与文本的反复对照,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在阐述乡土社会特点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传统乡土文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深厚底蕴的赞美,也有对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面临困境的忧虑,从而更深入地感悟这部学术著作的独特魅力。

结语

总之,跨媒介叙事对高中语文全本阅读有着显著的实践价值。通过文本影视对照互鉴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名著内涵的认识,突破认知局限,由表层感知走向深层解读;学生在音频文本的协同共振帮助下,可以感知文学情感韵律、促进语言感知和审美能力、发掘作品背后情感线索。未来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跨媒介叙事所具有的优越性,探索更加高效的实践方式并对多种媒介资源进行合理融合,指导学生用跨媒介思维去阅读,以提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顺应时代的综合素养,使他们遨游于跨媒介阅读之海,从经典文学中吸取无穷的营养。

参考文献:

[1] 倪斯怡 . 让“ 跨媒介” 在整本书的情境中真实发生 [J]. 语文世界 ,2024,(36):2+97 .

[2] 吴晓鹏.《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研究[D]. 西南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