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作者

姜赛男

龙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引言

因为,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将人的大脑视为“ 知识仓库” ,采用“ 灌输式” 、“ 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了大量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基础理论与实践运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会计专业是我们学校中的重点学科,但却因为学生所掌握的教学内容相对刻板化,而无法灵活的变通使用,这也暴露出了教学的缺陷,所以我们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及社会师资力量,在原有会计学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在教学观念、教材、师资力量、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等方面相互配合,将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与会计实践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面向基层群众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学专门人才。

一、我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

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不少学生就连简单的票据填写、帐户记录和会计报表编制之类的工作都胜任不了;概括一下,当前在财务管理和实际会计核算学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理论知识含含糊糊,模凌两可,差错率也较高,很难自己开展工作;实际过程创新能力也比较弱,不少学生的理论知识听起来一大套,却又很难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在实际账务过程中,学生灵活应变能力很差,往往只会根据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照搬照套,而无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会计模拟实训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的网络时代,由于学生对财务电算化会计掌握得不牢固,在校时间花了太多的精力学习票据的填写和账簿中的记录,使得实际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和单一,而如成本费用管理、电算化财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所占用的时间也较少,使得学生与现实中的工作脱节了很多;而且学校实习基地在学生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利用的较少,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许多学员提出:我校目前的财务模拟实训室的质量不高,在虚拟实训室内不能按企业单位的会计职责作出正确的划分,每个学员不能对各个财务职位的业务流程都轮流学习一次。

针对上述调研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会计专业教师建立了一个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在实践教学与教材、师资、课堂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室、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

二、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一)开发校本教材

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职业道德优秀,综合素养高的能够适应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那么校本教材的编写也要立足于社会需求,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为标准,以就业导向来进行编写。我们财会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企业调研、企业实践、高考大纲和毕业生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更贴合达到的预期。比如:我们了解到企业需要会计人员不但会做账,还需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可以熟练操作办公软件,我们就在教材中增加了WPS 基础。同时我们了解到财务人员还需要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那我们就增设了商务基本礼仪基础知识。毕业生反馈,中职毕业生在企业中淘汰率较高,我们了解到,是由于他们只会纸上谈兵,遇到一些特殊案例不知道如何应用,老师们通过经验的积累、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到各种各样的案例,穿插在每节课的知识中。最后经过进一步的修订、总结并编写出《会计岗位实训》校本教材,将实践内容穿插在课堂案例教学、专业课程模拟实验、技能辅导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二)培养和引进实践教学师资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派出教师参加省培、国培、骨干教师培训以及会计技能大赛辅导培训。在校内,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学习,营造职业教育的氛围,从教师意识层面入手,转变教育思维,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引进新教师方面:首先,对于新教师,应任其自主选择,是选择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这样可以区分出来教师的职业倾向和擅长的领域。

其次,对于选择实践教学的教师,可以派出到相关对口的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完成实践教学的教师要逐步完成所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从整体上把握专业的教学内容。培养“ 双师型” 教师,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等,储备更多的“ 双师型” 教师,让教师走出去,鼓励教师多元化发展,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量化教师的教学任务,制定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量。另外,聘请知名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到校讲课,使企业精英丰富的实践操作经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三)加强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财经各学科的课程中,必不可少。尤其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把深奥的经济理论和财务实践紧密联系,运用案例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辅之以案例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而进行案例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好的实践,老师们可在各大理财经理网站中查找案例素材,并选择相应的适合教学的实际例子,通过组内教研时间分析案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

(四)完善实训室建设

为了使会计模拟实验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采购了福斯特岗位分工实训平台。所谓分工,即设立了与财务相关的各个工作岗位,如:仓储人员、销售人员、出纳、会计、主管出纳人员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分别履行着不同的工作职能,各司其职,让这个虚拟单位顺利地运转起来;另外,还可以通过在校内学生中和虚拟企业内部进行岗位轮换制度,使在校学生们搞清楚了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任务范围及其联系。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积极稳妥地实施了“ 1+X 证书” 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将切实培养教师新的培训和考评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在校生职业技能和教师职业能力,目前,我校已获批作为 1+X 业财一体信息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每年将组织两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以进一步提升在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五)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新教材的需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该校还引入了“ 岗位角色扮演法” ,并采用“ 上岗一试” 的中职教学新理念,以增强模拟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在“ 岗位角色扮演法” 的教学设置上,实际案例往往成为了整体课程的基石,而角色设置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整体课程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在课前设计好剧本,让学生分组表演,落实剧本,最好具有娱乐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氛围。比如在讲应收票据那一节课,我们设置了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岗位,通过表演,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票据取得、背书、贴现、到期的账务处理。角色扮演法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真正的实现了在“ 学中乐”和“ 乐中学” 的教学理念。

结论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不但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培育一批优秀的专业型会计人员,在今后的课程中更需要进一步掌握并运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之更好的完善,以实现最大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广红.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2】赖丹.面向本科层次的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21-123

【3】于国旺.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