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作者

陈焱鑫

山东高速路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2500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正面临深刻变革。长期以来,依赖人工经验、纸质流程和被动响应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现代大型复杂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在此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应运而生,以其强大的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能力,重塑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能够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成本的实时感知、精准预测与自主优化,具备较高研究和探索价值。

传统工程施工管理高度依赖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人海战术,面临着效率低下、成本超支、安全风险高、信息不透明等巨大挑战。AI 技术的引入,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从“ 被动响应” 到“ 主动预测” 。AI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能够预测风险(如工期延误、成本超支、安全事故)、预测设备故障,从而让管理者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

从“ 经验驱动” 到“ 数据驱动” 。AI 决策基于海量数据和算法模型,而非个人直觉,使得管理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和客观,减少了人为误判。

从“ 粗放管理” 到“ 精益管理” 。AI 可以实现对人员、机械、材料、工序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优化,减少浪费,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

从“ 人眼人脑” 到“ 慧眼慧脑” 。计算机视觉等 AI 技术可以 7x24 小时不间断工作,识别能力远超人类,在质量检测、安全监控等方面实现前所未有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赋能管理者,提升价值。将管理者从繁琐、重复的日常检查和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复杂决策的高价值工作。

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一)质量管理方法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重要任务,要求识别和处理项目中的所有质量影响因素。但是传统质量检查依赖人工、抽检,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无法全覆盖等问题,AI 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全天候、高精度的质量管控,具体应用表现如下:

测量与精度控制。依托3D 点云处理、数字孪生技术等,利用搭载激光雷达的机器人或无人机进行自动扫描,将点云数据与BIM 模型比对,毫米级检测施工偏差。实现高精度自动化测量,效率远超人工,特别适用于复杂结构(如钢结构、幕墙)安装定位。

材料智能化验收。依托OCR(光学字符识别)、目标检测技术,对进场材料(如钢筋型号、混凝土试块、砌块尺寸)进行扫描识别,与订单要求自动比对。快速、准确完成验收,避免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自动生成电子台账。

工艺合规性检查。依托行为识别、视频分析技术,分析施工过程视频,判断工人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如钢筋绑扎间距、焊接顺序、模板支护方式等)。确保施工工艺标准化,从源头杜绝质量隐患,降低返工成本。

缺陷自动识别。依托计算机视觉 (CV)、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等技术手段,通过现场摄像头或无人机采集图像数据,AI 模型自动识别裂缝、空洞、变形、蜂窝麻面、钢筋裸露等质量缺陷。检测效率提升 80% 以上,实现 100% 覆盖,减少人为漏检,自动生成整改报告并定位缺陷位置。

(二)安全监控方法

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AI 变“ 被动响应” 为“ 主动预警” ,构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安全防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依托计算机视觉 (CV)、实时推理等技术,实时视频分析,自动检测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等违规行为。即时发出语音告警,形成“ 抓拍-报警-纠正” 的闭环管理,大幅降低违章率。

危险区域入侵预警。依托视频语义分割、区域警戒算法,在基坑临边、起重机作业半径、配电箱等危险区域设置电子围栏,一旦人员闯入立即报警。7x24 小时不间断监控,有效防止机械伤害、高空坠物、触电等事故。

环境风险感知。依托物联网 (IoT)、数据融合等技术,集成IoT 传感器数据(如扬尘、噪音、风速、降水),AI 预测恶劣天气并自动联动降尘设备。实现绿色施工,保障作业环境安全,避免因恶劣天气导致的次生事故。

设备安全监测。依托预测性维护、异常检测等手段,监测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的运行数据(角度、载荷、风速),AI 模型预测潜在故障(如倾覆风险)。在设备失效前发出预警,安排检修,杜绝重大安全事故。

(三)进度把关方法

进度是项目的核心。AI 使进度管理从“ 事后填报” 走向“ 事中跟踪”和“ 事前预测”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进度追踪。依托数字孪生、3D 卷积神经网络,无人机定期航拍,AI 将现场正射影像与BIM 模型进行对比,自动识别已完工的构件(如第N层楼板已完成)。客观、精确地计算工程完成量,自动生成进度报告,杜绝人为虚报或误报。

进度偏差预测与优化。依托机器学习 (ML)、时间序列预测、强化学习,基于当前进度、资源情况、天气历史数据,AI 模型预测未来进度趋势。若预测将延迟,可模拟多种纠偏方案(如增加班组、调整工序)。为项目经理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推荐最优赶工方案,确保关键节点按时完成。

资源协同调度。依托运筹优化算法、智能调度,动态优化混凝土罐车、泵车、材料运输车辆等资源的进场时间,避免现场排队等待。减少资源闲置和窝工,提高整体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四)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利润。AI 让成本管理从“ 静态核算” 变为“ 动态预测与优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成本动态预测。依托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分析历史项目数据、当前人材机消耗速率、市场价格波动趋势,AI 模型可动态预测项目总成本及未来资金需求。提前预警成本超支风险,为资金调配和成本控制争取时间。

自动化工程量核算。AI 自动解析BIM 模型或CAD 图纸,快速、准确地计算工程量,为采购和预算提供依据。极大提高算量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工错误和争议。

智能采购与库存管理。AI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预测未来材料需求,结合市场价格行情,建议最佳采购时机和批量。优化现金流,降低采购成本,实现“ 零库存” 或“ JIT(准时制)” 精益管理。

变更与索赔分析。依托自然语言处理 (NLP)、知识图谱,AI 快速分析合同条款、会议纪要、工程变更单等文档,识别潜在的索赔点并评估其价值。加强合同风险管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减少因变更带来的成本损失。

三、结语

总结而言,基于AI 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核心是“ 数据驱动 +智能决策” ,它通过将经验驱动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精准、预见性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是未来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磊,李旭.创新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集成与应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5,(10):96-98.

[2]笙金哲,闫旭.智慧工地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4):139-141.

[3] 覃 荣 . 人 工 智 能 在 公 路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应 用 [J]. 时 代 汽车,2025,(06):187-189.

[4]卢嘉豪.人工智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前景[J].汽车周刊,2024,(0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