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王青龙
武汉誉城九方建筑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引言:后浇带技术是房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与传统的沉降缝、伸缩缝相比较,后浇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解决沉降差、减小温度收缩、解决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及不均匀沉降,从而改善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对后浇带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地探讨是十分有意义的。
1 简述后浇带技术
1.1 后浇带施工的分类与特点
后浇带技术是工程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后浇带按技术和特性的不同可分为阶梯缝、企口缝、平直缝和 V 字缝。在工程建设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地运用,使其达到整体的质量标准。比如,在特定的工程中,平直缝后浇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施工的整个流程相对来说比较简便,而且可以迅速地完成模板的装配和拆除工作,不需要采用各种繁杂工序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施工结果。但在使用中,它的最大缺点是:有可能发生漏水,使目前的界面使用质量难以得到准确地预报。通过对阶梯形后浇带进行相应的构建,可以有效地加快支模的实际转速。与平直缝技术相比,采用阶梯缝技术可以提高整个防渗线的长度,从而提高了防渗层的稳定性。企口缝后浇带技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工艺,它的整体结构简单、结合性能好,总体上的防渗线比较长,但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由于其支模时间比较久,不能准确掌握各个盲点,导致后期拆除耗时多、工作量大,若要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进行有效的边角清理。V 字缝后浇带技术由于其工艺复杂,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尽管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和抗渗线长度,但是在后期的工程中,由于总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它的工艺要求也比较高。
1.2 后浇带施工的实际功能与作用
后浇带技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在技术上,施工人员要做好后浇收缩与后浇沉降的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一个后浇温度带。运用多种技术,可以达到多种功能。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对房屋的结构进行最优设计,大大降低了建造过程中的成交风险,避免了各种结构的变形。要充分利用后浇带技术,必须对每一步工作进行细致地分析,选择比较合适的施工段。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后,首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凝结,然后在养护期间实现有效的收缩,以尽量减少各种类型的裂缝,以充分利用后浇带技术的实践成果。此外,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避免混凝土在后期养护中由于温度等原因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施工时的收缩应力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从而持续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在模板整体的使用中,要做到对模板进行分段支设,降低造价,提高模板整体的循环利用率。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2.1 后浇带设置
在前期的设计阶段,应确定后浇带的定位,以确定后浇带的大小,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明确后浇带断面形式、宽度和间距,同时要标明浇筑时间、材料类型和浇筑方法。其主要原因是,后浇带的使用性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对于在底板上的后浇带,必须事先在建筑基础底板上设一个集水坑,以防止因积水或渗水而导致其使用性能受到影响[1]。
2.2 模板安装
在设计后浇带安装的条件及相关参数后,施工方要进行模板安装,以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渗漏、塌陷等问题。同时,在进行模板的装配时,要先将侧面模板和底部模板分别进行安装,再将模具进行固定。如果某些项目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为了保证模板的承载力,应采用钢丝网,并采用方木作为支护和紧固。从而提高了后浇带的成形效率。另外,后浇带模板安装的需求与常规的施工方案相比无明显差别。为了顺应环保要求,可以回收再用,但是在频繁的使用中,会出现严重的损耗。所以,在模板装配前,施工单位必须对模板进行检验,若出现表面损坏,则要立即进行更换。
2.3 后浇带成型
待模板检查通过后,再按次序进行浇筑。在浇筑时,要注意防止混凝土对模板造成的影响。在后浇带的两边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一般不低于 14 天,防水混凝土不应低于 28 天。在拆模前,必须精确地检查出所有的混凝土参数,以确定其符合规范。然后根据这个结果来确定是否要拆掉该模板。在进行模板拆卸时,应按规范的步骤进行,并在将边模移开后才能进行底模的拆卸。在拆模时要注意控制力量,防止因模板与混凝土粘结而造成裂缝。在拆模之后,观察后浇带的成形效应。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后浇带必须具有下列特点:(1)两边的混凝土截面要平整;(2)无蜂巢状的缺陷;(3)无局部脱落现象[2]。
3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 施工模板支护
在后浇带施工中,采用模板进行支护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必须按照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场地的具体条件,严格地制定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计划。在工程的建设中,应在主体建筑和裙房间进行两个月以上的后浇带施工。也要在主体结构完工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可视工程场地的天气情况而定。例如,在工地周围的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工作间隔的时间适当地增加。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进行下半部分的工程,等到主体建筑和裙房全部完工,就可以构成梁板结构。若采用模板支撑进行施工,将难以承担上部构件的自重及各工序的荷载。为此,在该工程中,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场地条件,在后浇段的左右、下面分别设置模板,以提高其支护的作用,大大提高其承载力。但在工程实践中,若仍不能完全满足工程要求,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使其强度符合要求后移除荷载,以避免因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向下传递荷载。在后浇灌施工60 天后,根据主体结构的变形量,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提高其结构承载力,并明显减小了裂缝的数目和宽度。
3.2 地下室
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要对顶板浇注厚度进行有效地管理。若钢丝网模板侧向压力过大,将导致模板向内凹陷。所以,对混凝土的厚度要进行严密的调控。在钢筋网片的施工中,应采取分段浇筑的方法,并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振捣。振捣时,搅拌机与模板的间距要合适,以减少泥浆的流失。许多工程及裙房都采取了后浇带施工,使其支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且后浇带不存在直缝现象[3]。
结束语:总之,在房建工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在具体的施工中,要结合工程的建设要求和现场的具体条件,合理地设置好后浇带,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施工计划,强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质量管理,使后浇带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从而达到改善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江.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建设科技,2022,(18):41-43.
[2]张若飞.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2,(05):152-154.
[3]胡灵威.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3):88-90.
[4]王浩宇. 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 砖瓦,2022,(08):159-161.
[5]张若飞.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机械,2022,(08):6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