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研究
陈海媛 王灿灿 张星河
身份证号码:370302198903014542,身份证号码:370322198709261967,身份证号码:370321199107113316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其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较大比重。传统建筑设计与建造模式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与先进技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成为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研究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对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当前,全球面临着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作为建筑大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占比持续攀升,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与此同时,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筑在采光、通风、舒适度等方面的不足逐渐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来改善建筑性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2 研究意义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短缺压力。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可降低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此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有助于提升建筑的品质和价值,提高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实现我国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
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需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的节能需求,将节能理念贯穿于建筑的整个过程。同时,要统筹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内部各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实现建筑系统的整体优化 。
3.2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特点,合理选择节能设计技术和措施。
3.3 技术经济性原则
在选择节能设计技术时,要综合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避免盲目追求高端技术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优先选用成熟、适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
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适应性,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利用的建筑资源 。
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
4.1 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技术
合理的建筑选址和布局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建筑能耗。选择采光、通风良好的地段,避免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保证建筑获得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优化建筑朝向,使建筑主要功能空间朝向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的方向,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减少空调和采暖设备的使用 。
4.2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技术
墙体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建筑能耗。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等,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合理设计墙体构造,减少热桥效应,降低热量传递 。
门窗是建筑热量传递的主要通道,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和隔热性能至关重要。选用高性能的门窗材料,如断桥铝合金门窗、Low - E 玻璃等,减少空气渗透和热量传导。合理控制门窗面积和开启方式,优化采光和通风效果 。
屋面节能设计可通过采用保温隔热材料、种植屋面等方式实现。保温隔热材料能够有效阻止热量传递,种植屋面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 。
五、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现存问题
5.1 设计理念落后
部分建筑设计人员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理解不深,在设计过程中仍沿用传统设计方法,忽视节能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方案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未能充分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节能需求,导致建筑节能效果不佳 。
5.2 技术应用不充分
虽然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不足。一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由于成本较高、技术复杂等原因,难以在建筑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不同节能技术之间的协同应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综合效益 。
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优化策略
6.1 更新设计理念
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方式,推广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引导设计人员将节能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
6.2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大对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更加先进、适用、经济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节能技术推广平台,加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提高节能技术的市场应用率。促进不同节能技术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
七、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7.1 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
未来,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参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优化决策,实现建筑节能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7.2 全生命周期节能设计深化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将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拆除回收,全过程进行节能设计和控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的可维护性和可回收性,在运营阶段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 。
八、结论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当前在设计理念、技术应用、标准规范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但通过更新设计理念、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标准规范和加强人才培养等优化策略,结合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全生命周期节能设计深化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鹏. 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C]//2025 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2025:397-398.
[2] 钱潇祥.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C]//建筑技术与理论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4.
[3] 李 少 朋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与 绿 色 设 计 策 略 研 究 [J]. 建 筑 ·建 材 ·装饰,2025(10):136-138. DOI:10.3969/j.issn.1674-3024 .2025.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