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梁毅

身份证号码:440111198509050952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与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城市道路交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出行体验,还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精准把握交通运行规律与需求,运用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成为破解城市交通困局的关键。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体系

1.1 核心交通功能

核心交通功能是城市道路交通的根本所在,其核心使命在于保障人流、车流的高效运转。在城市日常运转中,道路犹如人体的血脉,承担着通勤与物流运输的重任。各类物流车辆通过道路将货物运往城市的每个角落,维持市场供需平衡。道路的布局、等级与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顺畅程度,决定着城市运转的效率。

1.2 美学价值体现

美学价值体现赋予城市道路交通独特的魅力。道路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相连,优质的道路设计不仅能满足交通需求,还能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道路绿化与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美学气质。

1.3 经济发展引擎

作为经济发展引擎,城市道路交通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吸引企业投资入驻。如深圳前海片区,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便捷的交通吸引了众多金融、科技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建设还能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建筑、材料、机械等行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增长,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交通枢纽区域的开发,往往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土地增值和商业繁荣。

1.4 辅助拓展功能

辅助拓展功能则为城市道路交通赋予了更多可能性。在空间利用方面,立体交通、地下道路等形式拓展了城市空间,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与道路的结合,促进了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建设为通信、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铺设提供了便利,如道路下方埋设的通信光缆、供水管道等,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道路还为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提供通道支持,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特征

2.1 道路分类及特点

在道路分类及特点上,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作为城市交通的 “大动脉”,承担长距离、大运量的交通需求,具备车速快、车道多、出入口控制严格的特点,如北京的京通快速路,极大缩短了市区与副中心的通行时间。主干路连接城市主要区域,是交通流量的主要载体,服务于中长距离交通,兼具交通性和生活性;次干路则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承担主干路与支路之间的交通转换,保障区域交通的顺畅衔接;支路贴近居民生活,主要服务于街区内部交通,承担着停车、慢行交通等功能。部分城市存在道路级配不合理的情况,支路建设不足,导致交通微循环不畅,加剧了主干路的交通压力。

2.2 交通流量与拥堵状况

交通流量与拥堵状况是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突出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城市交通流量日益增大,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上,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剧增,部分城市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可达平日的 2 - 3 倍。在空间上,城市核心区、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周边等区域交通流量集中,道路饱和度高。

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拥堵时段不断延长,拥堵范围从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周边区域蔓延。造成拥堵的原因除了交通流量过大,还包括道路建设滞后、交通管理不善、停车资源不足等。

2.3 交通安全与事故分析

交通安全与事故分析是城市道路交通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近年来道路交通的设施不断完善,但是从交通安全的形势来看仍然很严峻,道路几何设计缺陷、道路交通设置缺陷等是埋下的许多安全的隐患。例如,一些弯道半径偏小,路弯处视距不足,易诱发碰撞事故;一些道路相交路口的交通信号设置不合理,易诱发车与车的刮擦事故。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行为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超速、超限、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随意横穿、闯红灯现象,都成为诱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交通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

3.1 交通规划设计技术

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是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和技术核心。流量预测模型和方法是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四阶段法通过出行产生预测、出行分配预测、交通划分预测以及交通分配预测4 个过程进行未来交通流量科学准确的预测;道路网络布局设计方法注重建立层次清晰、功能完整的道路网络,包括增加支路密度、贯通断头路等方式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杭州优化区域老路网,提升区域交通可达性;公交优先和轨道建设是公共交通规划策略,香港依托密集地铁和便捷公交实现公共交通对城市的全覆盖,实现交通出行私人机动车低占比。

3.2 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道路通行速度影响较大。交通信号配时方式主要可分为定时时序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制,定时时序适用于交通量稳定的交叉口,例如一些中小城市的主要道路,感应则能够在感知道路交通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自适应调整周期,但存在响应延迟等缺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为基础,动态控制信号灯配时。信号优化配时通过优化道路资源在交叉口的分配,合理设置交叉口信号配时绿灯时间、交叉口信号绿灯配时相位差,合理分配路网整体交通资源,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南京市主次干道已实现部分路段实施绿波带控制,实现多个路段多个路口连续绿灯通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3.3 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交通安全设计技术是出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道路几何设计安全要求在设计时考虑道路平纵线型、视距等因素,山区合理设置弯道半径、设置超高,避免车辆发生侧翻。长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确保行车安全。交通安全设施方面,护栏设置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选择相应等级,交通标线、标识设置清晰可见,设置规范。高速防撞护栏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冲出车道发生事故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标线、指路牌清晰可见、设置规范,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的研究对城市交通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交通分析是精准设计的基础,先进的设计技术是改善交通现状的保障。未来,随着技术革新与城市发展需求升级,需持续深化两者融合,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宇轩.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7):88-90.

[2]李巧连,张翔.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3,46(0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