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工程现场施工要点与管理注意事项

作者

闫金建

天津市园林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引言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园林工程已从传统“绿化种植”向“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功能服务”一体化转型,涵盖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景观、生态修复等多元场景。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涉及土方开挖、硬质铺装、植物种植、水景营造、给排水与照明系统安装等多专业协同,且受气候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现场地形等因素影响显著,施工复杂度远高于普通土建工程。

1 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核心要点

1.1 前期场地整理:奠定施工基础

场地整理是园林工程施工的前提,需满足“地形适配、土壤改良、障碍清理”三大要求:一是地形塑造。依据设计图纸,采用机械与人工结合方式整理地形,确保坡度符合排水要求,避免局部低洼积水。例如,居住区景观地形塑造中,需保留 3%-5% 的自然起伏,既提升景观层次,又保障雨水汇流;对坡度 >15 的区域,需设置台阶或植草沟,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土壤改良。园林植物对土壤 pH 值、有机质含量要求严格。施工前需检测土壤指标,对盐碱土( pH>8.5 )采用“换土 + 脱硫石膏改良”,对沙质土添加腐熟有机肥,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三是障碍清理。清除场地内建筑垃圾、杂草根系及地下管线障碍,对地下管线周边施工,需预留 ⩾1m 安全距离,避免机械开挖破坏管线。

1.2 土方开挖与回填

开挖要点:按“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每层开挖深度⩽1.5m ,软土地基需采用“跳槽开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避免基坑坍塌;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边坡稳定性,坡度 >1:1.5 时需设置土钉墙或护坡桩;回填要点:回填土需选用级配良好的素土(含杂质率<5% ),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厚度 ⩽300mm ,压实度 ⩾93% (绿地)、⩾95% (硬质铺装基础);微地形塑造需按设计标高分层碾压,表面预留 5%-10% 沉降量,防止后期地形变形。

1.3 植物种植施工:保障景观与生态功能

植物种植是园林工程核心环节,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把控“种植时间、苗木处理、种植工艺”三要点:一是种植时间选择。落叶乔木宜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种植;常绿乔木宜在春季(3-4 月)或秋季(10-11 月)种植,避免夏季高温( Φ⋅⩾35% )或冬季严寒( ⩽-5% )时段,减少苗木蒸腾失水或冻害。二是苗木预处理。起苗时保留完整土球(土球直径为苗木胸径的 6-8 倍,高度为直径的 2/3),运输过程中用草绳包裹土球,防止散坨;种植前修剪破损根系(剪口平滑,涂抹生根剂),对常绿乔木疏剪过密枝叶(疏剪量 ⩽1/3 ),降低水分消耗。三是种植工艺规范。种植穴尺寸需比土球大 30-50cm ,深度比土球高10-20cm ,底部铺设 10-15cm 厚碎木屑或珍珠岩,增强排水性;苗木放入种植穴后,回填改良土并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度 ⩾85% ),避免根系悬空;种植后堆筑直径 1.5-2m 的灌水堰,浇透定根水(浇水总量为土球体积的1.5 倍),24 小时后复浇一次,提升根系与土壤结合度。

1.4 植物景观养护施工

构建物联网监测平台 , 将土壤传感网络和无人机巡检相结合。利用机器学习算法, 对植被的需水周期进行预测, 实现精准滴灌和缓控释肥。在此基础上 , 通过 3D 扫描获取冠层形态参数 , 结合水动力学仿真优化疏枝方案, 在保证景观完整性的前提下, 降低养护成本 22% 。

2 园林工程现场的管理注意事项

2.1 计划与协调优化

首先,运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动态进度管理,制作4D 施工进度模型,使进度模型与实态三维模型相结合,达到施工进度的可视模拟及实时监管的效果。项目建设中直接通过BIM 模型即可查看每一阶段施工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问题。同时对施工进度进行关键路径法调整,确定关键路线及关键线路上的任务按时按需完成,合理分配资源,保障项目工期。其次,建立交叉性协作平台。建立交叉性的协作管理平台,便于不同领域的信息交流和同步运作。例如,在南平市延平区城区公园灾后改造工程(三期),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的绿地施工中,景观工程师、设计师以及强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查阅施工进度、提出设计修订意见、上报质量检测问题等内容,有利于解决不同领域间的交叉问题。

2.2 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追溯机制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可追溯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实现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验收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为此,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物联网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BIM 技术可以在施工前期通过三维建模对工程设计进行模拟和优化,还能再施工过程中通过与传感器、监控设备联动,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并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多方协作。施工人员通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土壤湿度、土层压实度、施工温度等数据,从而确保每一项施工都符合质量要求。施工中,质量检查与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详细记录并生成电子档案,以便于追溯与复查。例如,对于苗木种植,每一株苗木的种植位置、时间、苗木规格、根系状况等都应建立档案,以便于后期质量检查和管理。材料进场、施工阶段、设备使用等,都需要通过条形码或射频识别(RFID)标签进行标识,以确保所有材料和施工环节都能被精准追踪。

2.3 后期养护管理注意事项

植物养护:种植后1 年内为养护关键期,乔木每月浇水2-3 次(干旱期增加),定期修剪(落叶乔木冬季修剪,常绿乔木春季修剪),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防治蚜虫);灌木与地被及时浇水、除草、施肥(春季施氮肥,秋季施磷钾肥);硬质景观养护:定期检查铺装是否开裂、松动,及时修补;水景定期换水(每月 1 次),清理淤泥与杂物,检查防水是否渗漏;设施养护:定期检查给排水管道是否堵塞,及时疏通;照明系统每月检查灯具是否损坏,更换故障灯具,确保功能正常。

2.4 安全与环保管理优化

一是安全生产体系完善化。优化改进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完整有效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各级别的管理者和工作者清楚他们的安全责任。南平市延平区城区公园灾后改造工程(三期)的施工组织项目部通过不断加强对工地安全情况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准备好一切必需的安全防护工具和设施,给施工人员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二是绿色施工措施推广化。积极倡导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以减少建筑施工活动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如应用了一系列绿色技术手段以控制扬尘。在南平市延平区城区公园灾后改造工程(三期)园林绿化工程中,采取了围挡、洒水抑尘、防尘网等措施;另外还实施了降低噪声影响的技术方法,如选用低噪音机械装备、适当调整作业时间等方式降低噪声危害;运用了节能技术,选择 LED 灯、节能型管材、绿色建材与低碳工艺、运用施工机械能效管理等。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该园林项目施工经验的分析,需要在土石方、给排水、电气、苗木种植等施工中,严格控制技术要点,加强每一项工序质量控制。特别是园林项目极容易受到苗木成活率、天气条件等影响,造成施工延误,影响交付时间,需要施工方定期预估工期,严格控制铺装施工、苗木种植、景观施工三个环节施工进度,确保准时交付。

参考文献

[1] 秦岩 .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7):218-220.

[2] 顾燕 . 市政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J]. 花卉 ,2023(22):79-81.

[3] 陈平平 . 园林工程现场施工要点与管理注意事项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1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