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评价的主体性与表现性
戴雪蓉
惠州市第八中学 516000
一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活动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特别强调语文学习要以生活为逻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其中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日趋活跃,这是“基于项目的设计、管理和实施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通过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中成长的学习方式,这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新育人方式的选择。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扎根于长期的、持续的实践行为。在语文教育领域里,不论何种创新教学方式,都需立足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明确语文教学根脉——听说读写。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离不开阅读与写作两两交融的根脉,且惟有大量的“连滚带爬”地读、高品质地阅读,持续的、个性化的写作锻炼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现阶段语文教学亟需重视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读写实践活动中形成博学广识、为我所用的阅读观,开阔信息视野,重视在持续开展的读写活动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融合,丰盈学生个体的人生。
二 初中语文读写活动项目化学习的现存问题
项目化学习在育人方式上带来系列变革,基于真实情境,又勾连所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刺激学习主体建立成系统的知识库,一定程度让部分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积极探索,该类学习活动丰富拓展育人方式并为学习主体带来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提升和学习的新趣。
诸多优点不一一列举。笔者尝试在近一年八年级语文学习中开展读写活动项目化学习,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发展,浅谈实际开展中的不足:(一)项目化学习的推进非教师一人所能覆盖,优秀的项目化学习成果的孵化非一次活动的设计所导向。优秀的项目化成果一般是以校为单位开展,具有多学科交融性,否则不可避免学习成果呈现学科单一性,项目化学习系统搭建欠佳。(二)项目化学习区别一般教学模式,其前期学习搭建、过程指导与成果的形成需历经长时间的学习周期,往往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存在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难点突破欠缺清晰路径等原因,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节奏,容易暴露学生难以持续参与、深度学习的问题。(三)基于读写活动项目化学习,学习成果检验方式单一,倾向于小写作与大写作的联合,过程性的学习诊断与评价未及时跟进与反馈,忽视学习主体的个性需求,难以形成客观、真实的学习评价。然而学习的生成并非凭借最终学习成果,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如何在过程学习中获得新知、如何运用知识、是否发掘自身潜力,是否学会自我反思与管理。
三 初中语文读写活动项目化的实施与优化
基于以上观察,我们需辩证看待该项目式下语文读写多动的开展,既要发挥项目化语文学习在实际中知识运用的优势,又需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多方建构多元评价体系,尤其是增强评价的主体性与表现性。以近一年八年级语文学习中开展读写活动项目化学习为例,浅谈如何优化实施策略。
(一)积极构建真实学习情境,降低知识迁移难度。
读写活动要结合学生科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师团队资源不丰富情况下,要善于借助教材资源,搭建过渡自然的真实情境。比如部编版八上第四单元主题为“情感哲思”,其中《背影》《白杨礼赞》在写人记事、托物言志上指向“线索”“以小见大”知识点,恰是初中学生容易习得的写作技巧。课标指出第四学段的思维发展要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语学习情境比如“生活的感悟”“艺海拾贝”学习活动,故笔者以“以小见大,一物著我思”,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他人、世界。学生在《背景》《白杨礼赞》深入学习中,明确物是情感的载体,物是行文的线索,物是情感的生成的起点、触发点,写作重心在于物对于个体的独特性。
(二) 读写活动项目化学习的抓大放小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是从实践中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自然规律,需要教师在全过程中关注活动中的人,不以急功近利的形式追求能力形成的一蹴而就,不以学生成果的反馈机械评价学生能力,而是聚焦其学习过程,重视项目成果开放性评价,丰富多种成果形式比如可视化的国庆新闻报刊、长征路线图、爱国主题情景剧、三行情书朗诵、个人成长学习档案袋等等。
(三)增强评价主体性以项目化学习的深入
任何学习活动应该是基于人的发展,语文学习活动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引领学生通过读、写创作,赋予读写丰盈人生的魅力。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当下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处于青春期萌动期,学业压力上升期,人际关系复杂期,加之不同个体有着差异性,用文字表达个人成长与发现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故笔者在八下学习开展每月写作项目化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善于仿写、关注个体成长、思考社会变化等等,基于主题开放性,涌现不少关于反馈个人情绪如学业迷茫、团体活动如篮球杯记事、关注外界如发现春天、DeepSeed 探索、《诗经》创新仿写等等。选择以印刷优秀好文激励创作,同时为促进学生深入参与与评价,进行个人点评、他人点评结合教师点评,以及发布家长群增设更多视角并创新性融入 DeepSeed 评价,多维度增强评价主体性,达到同一主题的深入学习。
(四)增强评价表现性以项目化学习的持续开展
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完成某一真实任务,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其他相关表现作出评价。表现性评价强调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难点内容,以清晰的标准设计评价,以评导学。在读写活动推进中,笔者更多借助可视化、可持续性的阅读摘抄与批注,如半年来倡导并落实每日名著阅读批注、每周主题摘抄,每月好文自批与生生互批、师生共批,持续性的摘抄与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与批注习惯,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标,并让学习主体持续获得可视化的学习成果,点滴阅读与摘抄批注的积累,更能长久持续地学习。又可增多动态化展示,如八下演讲活动单元的“小小演讲家”校园演讲项目化活动,建构演讲文本、舞台表演等能力的评估。囿于能力有限,笔者仍就期待探索更丰富、更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方式。
基于读写活动项目化的尝试,笔者进一步明确要坚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真正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文献参考
[1] 温儒敏 .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J]. 山东大学文学院,2016.
[2] 李卫东 . 基于大单元学习的深度阅读和真实写作 [J]. 中学语文教学 ,2020
[3] 王维维 . 以表现性评价理念撬动作业改革以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为例 [J]. 基础教育课程,2022.
[4] 洪宏.“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3
[5] 刘迪 ; 荣维东 . 语文建设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基于基础教育语文专业期刊载文分析[J]. 语文建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