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岗课赛证” 融通视角下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陈怡竹
天津市公用技师学院 300380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普及,推动了汽车维修岗位技能需求,从传统机械维修转向“机电一体化 + 智能诊断”。但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传统实训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岗位需求脱节、赛证资源未整合”的问题,从目前技工院校教学实践来看,部分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需企业重新培训才能上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1.“ 岗课赛证” 融通与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联系
在汽车维修专业实训中,“岗”“课”“赛”“证”有着明确的核心指向,“岗”指汽车 4S 店、维修企业等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如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座舱维修,这是与企业技师交流时梳理出的核心需求;“课”即实训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需直接对接岗位技能;“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等的技术标准,到竞赛中的规范操作能补齐实训短板;“证”即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高级)的考核要点,是技能认证的关键依据。四者的融通关系清晰,“岗”作为核心导向,直接决定“课”的内容设计;“赛”能将“故障模拟诊断”“标准化操作”等要求融入实训,助力学生提升实战能力;“证”要求实训课程覆盖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核心模块,最终形成“岗位需求→课程落地→竞赛提质→证书认证”的闭环,为后续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2. 现阶段教学与“ 岗课赛证” 融通的适配性问题
从教学观察与院校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与“岗课赛证”融通存在明显适配性问题。
首先,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部分技工院校此前的汽车维修实训课程仍以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维修为主,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智能诊断设备操作等岗位核心技能的实训占比不足 30% ,从企业反馈数据可知,相关专业学生实习时需接受 2-3 个月的专项培训才能胜任基础维修工作。
第二,赛证资源未融入实训教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快速故障定位”“团队协作检修”等标准化要求,未转化为日常实训环节;且部分实训模块与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点不重合,据教学调研统计,相关专业学生需在课后额外花费 150 余学时备考,显著加重学习负担。
最后,校企协同育人效果不佳,部分技工院校虽与本地 2 家左右汽车维修企业建立合作,但企业技师参与实训教学的频次普遍仅为每学期2 次,实训场景仍以校内模拟为主,缺乏真实岗位中“复杂故障处理”的情境,从实训督导结果来看,相关专业学生面对非典型故障时,解决能力明显不足。
3. 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与保障
3.1 重构实训课程模块,强化校企协同资源保障
技工院校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参考,联合本地汽车 4S 店、连锁维修企业(如比亚迪、途虎养车)的技术总监与认证技师,共同梳理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故障诊断”“智能网联汽车 ADAS 系统校准”等 6 个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将原有“大一统”的汽车维修综合实训课程,拆解为对应岗位模块的专项实训课。每个实训模块设计均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的“故障定位时效”“操作规范性”要求,以及汽车维修工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点,例如“三电系统实训”模块中,直接采用竞赛同款元征 X431 智能诊断仪,模拟比亚迪汉 EV 动力电池单体电压不均衡故障开展教学。校企同步推进资源保障建设,共建“汽车维修实训中心”,企业投入特斯拉 Model3、吉利几何 C 等新能源实车及专用诊断设备,开放维修工单数据库;校内申请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采购实训台与模拟装置,搭建线上资源库。
3.2 优化实训教学方法,夯实双师型师资支撑
技工院校推行“以赛促训、证训融合”的实训教学方法,在实训环节模拟技能竞赛场景,设置“1.5 小时内完成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30 分钟内完成动力电池绝缘电阻检测”等限时任务,要求学生按竞赛标准记录操作流程、填写诊断报告,教师参照竞赛评分细则即时点评,以此提升学生实操效率与规范性。同时,技工院校将汽车维修工证书考核融入实训评价,规定实训成绩中“证书相关技能操作”(如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故障排查)占比 40% ,未通过证书核心技能考核的学生需补修实训模块,倒逼学生主动对接证书要求。在师资建设上,技工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 2 个月,参与企业技术培训与维修方案研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赛证相关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
3.3 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保障
技工院校建立“岗课赛证”融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引入企业技师参与评价且占比 30% 。评价内容包含岗位操作规范( 40% ,含维修工具使用、安全防护流程)、赛证相关技能( 30% ,含竞赛标准的故障定位准确率、证书考核的核心操作达标率)、团队协作能力( 20% ,通过模拟企业维修小组协作场景评分)、职业素养( 10% ,含工单填写完整性、设备维护意识);在“智能网联汽车 ADAS 系统实训”典型案例中,企业技师按行业标准评估学生标定操作,教师结合竞赛要求点评流程规范性,形成“学校 + 企业”双重评价闭环。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保障,开设“企业订单班”(如与本地大众 4S 店合作的专项班级),实训内容直接对接企业岗位标准,企业技师每周到校开展 1 次“真实故障案例教学”(如分享智能座舱黑屏故障处理方案);校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每季度召开座谈会,企业反馈学生实习问题,学校据此调整实训内容。
4. 结语
“岗课赛证”融通为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供核心支撑,以岗位为导向定方向、以赛证为标准提质量,有效解决传统实训“脱离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未来职业院校需持续优化校企协同机制,进一步整合智能汽车维修等新兴岗位的赛证资源,为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金翔 .“岗课赛证”融通下汽修专业“六环四进”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改革为例 [J].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4,(18):41-44.
[2] 刘双源 , 王园丽 , 王传凯 .“岗课赛证”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J]. 南方农机 ,2024,55(14):164-168.
[3] 彭军 , 甯油江 , 尹宗仁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岗课赛证 + 思政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J]. 专用汽车 ,2025,(07):118-120.
[4] 闫利军 .“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新能源汽车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J]. 教育与教学实践 ,2025,(01):178-180.
【作者简介】陈怡竹(1992-06),女,满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大学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