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教育改革的时代价值和路径研究
东梦意 张珊
河北农业大学 071001
一、引言
数字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启了数字化时代的新篇章。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打破了地理界限,海量数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数字化时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要求。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再次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3 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是产生了根本性变化,若教育改革步伐滞后,不仅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提升教育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拉大不同地区、群体间的教育差距,使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深入探讨数字时代教育改革的价值与路径,具有战略价值。
二、数字化时代教育改革的时代价值
步入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数字化浪潮绝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度渗透。从理念根基到资源配置再到教育公平质量提升,全方位重塑教育格局,催生出新的时代意蕴。
(一)理念更迭:数字化催生教育观念革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 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4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教育模式正向数字教育模式加速转变,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教育观念的革新。传统教育多以教师讲授、书本传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数字教育模式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逐渐融入教育领域,使教学向更加多元化、互动化的方向迈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常态。教育观念革新的另一重要体现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确立。这一理念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此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数字赋能:推动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
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教育现代化成果的展示路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5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数字化资源的丰富与共享极大拓展了教育的边界。电子教材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书本的静态呈现,而是以图文、视频等多元形式展示,让内容更加生动立体,学生可随时批注、检索。另一方面,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与普及革新了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
(三)均衡提效:借数字化之力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6 数字化教育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以往受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与城市学校差距显著。如今在线教育平台打破了这一困境。例如,一些公益性质的在线课程项目,为乡村学校提供了与城市同步的优质课程与某些特色课程。乡村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能实时聆听城市优秀教师的授课,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借助远程互动教学工具,乡村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逐步弥合城乡教育资源鸿沟,让乡村孩子享有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数字化教育亦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字化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升了整体教育质量。7
三、数字化时代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围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一系列要求。8 在数字化时代的宏观语境下,教育改革是提升教育效能、契合时代需求的必由之路。从资源整合、教学优化,到管理创新与跨界合作,均是构建数字化教育新范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一)整合数字资源,搭建多元学习场景
数字化教育资源空间实践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传统的‘人—人’协作关系,而建立起‘人—技术—人’的协作关系——这是一种‘人机共生’的合作思维,重构了社群中的‘人—人’关系,为人类学习开辟了新思路”。9 校园网络作为信息流通的“高速公路”,快速稳定的网络能让师生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知识。另一方面,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共享。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例,它汇聚了各学科、各学段的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等资源,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的学校,都能打破地域限制从中获取所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共享。
(二)融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数字化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融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能极大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体验。个性化教学更是借助智能技术进行“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稳步提升成绩。另一方面,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许多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培训,让教师掌握智能教学工具。另外,通过VR、AR 教学技术培训,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依托数据驱动,创新管理评价机制
立足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了重要部署。10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改革进程中创新管理评价机制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教学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例如,许多高校从学生的课程注册、选课到成绩录入等都实现了线上一体化管理。学生通过系统自主选择课程,系统生成个性化课表,极大提高了选课效率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全面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学习数据,平台根据此数据生成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视化报告,教师能直观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进度和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学期末评价时,传统的考试成绩除外还需将学生在平台上的数据纳入综合评价,进行全面衡量。由此避免单一考试评价的局限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教育改革迎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从理念革新、资源转型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都展现出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在实践层面,通过整合资源、融入智能技术、创新管理评价机制以及跨界合作等路径,为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改革进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技术与教育融合存在技术应用浮于表面、教师技术整合能力不足的问题;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在数据质量把控、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隐患。
未来,推动教育改革需要多主体协同发力。教育研究者应深入挖掘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教育从业者需积极提升数字素养,探索创新教学实践;政策制定者应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克服现存问题,充分释放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发展的赋能作用,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稳步前行。
五、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1).
[3]崔瑞霞,石中英.试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价值观的论述[J].教育研究,2022,43(10):14-25.
[4]罗生全,张雪.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中国方案:定位、理念及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3(1):46-51
[5]任小龙,唐志书,马贵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笔谈)[J].国家教育学院学报,2024,(09):3-13.
[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N]. 中国教育报, 2024-07-22 (1)
[7]朱之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4,(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44.
[9]罗生全,刘玲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生成式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4):3-10.
[10]王艳,柯倩,周洁雯.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公平:内在逻辑、现实阻碍与突破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5,39(01):1-12.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1).
3. 任小龙,唐志书,马贵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笔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09):3-1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N]. 中国教育报, 2024-07-22 (1)
5.罗生全,刘玲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生成式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4):3-10.
6.罗生全,张雪.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中国方案:定位、理念及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3(1):46-51
7.王艳,柯倩,周洁雯.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公平:内在逻辑、现实阻碍与突破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5,39(01):1-12.DOI:10.13627/j.cnki.cdjy.20241204.007.
8.朱之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4,(08):1.
9.罗生全,刘玲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生成式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4):3-1
10.朱之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