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战略下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
王莉
山东省体育中心 山东济南 250002
1.前言
2025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发〔2025〕12 号)明确提出“到2030 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 名”的量化指标。然而现阶段实际配置水平仅为1.6 名/千人,存在显著缺口。在人口结构方面,我国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已达 18.7% (国家统计局 2025 年数据),叠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35-45 岁群体中23.1%的检出率(卫健委 2024 年报告),这些现实问题凸显了当前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人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对专业指导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中青年慢性病检出率的上升,也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体育健康指导,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如何在全民健身战略下,创新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健康状况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现状,进一步探索全民健身战略下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我国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现状
在体系研究方面,国内现有对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场馆硬件建设,对服务质量提升的关注相对不足。国际上的有关经验表明,德国“体育俱乐部资质认证体系”与日本“社区运动健康指导师”制度均体现出服务专业化、干预精准化的发展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虽然有一些研究开始关注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软件建设,如培训体系、激励机制等,但这些研究往往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在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如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创新与制度设计,保障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此外,针对老年人和中青年慢性病群体等特殊人群的体育指导服务研究也相对匮乏,未能充分满足这些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在政策创新方面,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全民健身的政策文件,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等,为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这些政策不仅强调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关注到了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发展,为创新路径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区域不平衡、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
在服务体系结构方面,当前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格局。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指导服务,同时,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投身其中,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指导产品和服务。然而,服务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性仍有待加强,特别是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服务内容方面,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群众体育指导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涵盖了健身指导、运动康复、健康讲座等多个领域。然而,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健康状况群体的个性化服务仍有待加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进一步提升。
在服务效果方面,近年来,随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群众体育指导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尚不完善。
3.我国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针对现行的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本文旨在剖析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服务内容的单一性、服务方式的滞后性以及服务成效的不显著性等。
具体而言,服务内容单一体现在现有的指导服务往往侧重于传统的健身项目,而对于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涉及较少,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此外,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健康状况群体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尚不完善,导致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服务方式落后则主要体现在指导服务的提供方式上。目前,线下指导服务仍占据主导地位,而线上指导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足,使得服务效率和质量受到限制。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在指导服务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服务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则与上述两个问题密切相关。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落后,导致群众对指导服务的满意度不高,参与度也相对较低。这不仅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推广,也制约了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
4. 我国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创新路径
4.1 政策创新: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具体而言,政府应出台一系列鼓励全民健身的政策措施,如设立全民健身基金,对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以及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确保政策能够深入人心,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在执行层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出现政策空转或执行不力的情况。
4.2 技术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服务体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路径。例如,可以开发一款集健身指导、活动报名、健康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身APP,用户可以通过该 APP 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健身指导,报名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还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健身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和建议。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等手段,实时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升用户的健身体验和效果。
4.3 服务内容创新: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多元化需求
丰富服务内容,包括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指导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依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健 多 化的体育活动。例如,面向青少年群体,可以举办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竞技类 队合作和竞技能力;对于中老年群体,则可以推广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等温和且易于 助力他们保持身心健康,丰富日常生活。此外,针对特殊需求群体,如残疾人、孕妇等,也可设计专属的体育活动,确保他们同样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和健康益处。
在个性化体育指导方面,应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运动偏好和健身目标,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和饮食建议。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的形式,科学指导他们进行有效锻炼,助力实现理想的健身效果。同时,借助线上工具,如健身APP、社交平台等,提供远程指导和咨询服务,确保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体育指导支持。
4.4 服务方式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相结合,提高全民健身服务质量。具体来说,线上平台可提供便捷的预约、报名及支付服务,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精准推送个性化的体育指导内容。线下实体则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提供完善的场地、设施和教练支持,确保用户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运动。此外,线上线下互动至关重要,通过线上直播和视频教学,将专业指导延伸至用户家中,再配合线下实践,巩固学习效果,形成有效闭环。这种融合线上线下优势的服务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服务质量,还能扩大服务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5.结论
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创新路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还拓宽了服务范围,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创新路径的实施,对于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创新与完善。深入研究新技术在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以及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全民健身条例(2025 年修订版)[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5.
2]王建军,李红娟. 德日群众体育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2024,44(3):45-52.
[3] 张 伟, 赵 丽丽. 我 国群 众体 育指 导服 务体 系建 设现 状与 对策 研究 [J]. 北 京体 育大 学学报,2023,46(9):103-110.
[4]李明,刘涛. 现代信息技术在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的应用探索[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6):67-70.
[5]郑洁,陈曦. 多元化需求下群众体育指导服务内容创新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22,(1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