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思维能力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杨丽莉

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

一、引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中让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教学方法单一、对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研究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思维能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拓展作文立意

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作文主题,挖掘出更深层次、更独特的立意。例如,在写关于“秋天”的作文时,思维局限的学生可能只会描述秋天的景色,如树叶变黄、果实成熟等常见现象;而思维活跃的学生则会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背后人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或者思考秋天象征着生命的轮回等,让作文立意更加新颖深刻。

(二)利于构建清晰的作文结构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写作前能够合理规划文章的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内容,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运用自如,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他们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一部分内容如何衔接,避免出现文章杂乱无章的情况。

三、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刻板

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固定的模式,比如先讲解作文题目要求,接着给出范文让学生模仿,最后让学生独立写作。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模仿范文的结构和内容,难以融入自己的思考,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二)对思维训练关注度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纠正错别字、语句通顺等基础性问题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引导学生去多角度分析作文主题、拓展写作思路,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思维比较狭隘,缺乏创新意识。

四、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1. 生活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结合作文主题,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堂。例如,在写关于“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小型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活动的过程、氛围以及自己的心情变化。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有了直观的体验,写作时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够详细地描述活动的各个环节、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作文。

2. 多媒体情境创设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作文情境。比如,在指导写“美丽的自然风光”主题作文时,教师播放各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有高山的雄伟、大海的壮阔、草原的广袤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拓宽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思维,使他们能更好地在作文中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

1. 主题式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文主题绘制思维导图,以主题为中心,发散出多个分支,如在写“我的动物朋友”时,从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特点、与自己之间发生的故事等方面展开分支,每个分支下再细分具体内容,如外形可分为颜色、体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零散的想法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清晰地构建作文的框架,同时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2. 对比式思维导图

对于一些需要对比分析的作文主题,如“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让学生绘制对比式思维导图,将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在居住环境、交通、娱乐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思维,让他们在写作中更全面地阐述主题内容。

(三)开展多元评价,引导思维拓展

1. 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从立意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准确等方面思考自己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例如,让学生问自己“我写的这篇作文有没有独特的想法?文章各部分之间衔接得好不好?”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改进,促进思维的不断完善。

2. 同学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作文互评活动,学生相互阅读对方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也能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作文。

3. 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对学生思维亮点的肯定和思维不足的引导。除了常规的评语指出语句、格式等问题外,更要针对学生作文中的思维特点进行点评,如“你这篇作文的立意很独特,从这个角度思考非常好,那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这个点,文章会更精彩哦”,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思维上的优势和需要提升的方向。

(四)增加阅读积累,丰富思维素材

1. 广泛阅读不同体裁作品

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体裁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童话充满想象,寓言蕴含深刻道理,诗歌语言凝练且意境深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吸收不同的思维养分,转化为自己写作时的素材和灵感,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进行阅读分享与交流

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收获、感悟以及对书中精彩内容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激发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这些能力反过来又会助力作文写作中的思维运用。

五、结论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多元评价、增加阅读积累以及开展创意写作等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写出更具思想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的作文。当然,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爱的教育》为例 [J]. 曹毅慧 . 新课程研究 ,2022(35)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J]. 曾金凤 . 基础教育论坛 ,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