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助推医院作风建设
朱斌
常德市康复医院
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在运营管理、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新挑战,部分医务人员存在服务态度冷漠、过度医疗、收受红包回扣等作风问题,严重损害行业形象,医院作风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医疗行业特殊性,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创新方法、精准施策,构建长效机制 [1]。
一、医院作风建设的现实挑战
当前医院作风建设面临严峻而复杂的挑战,深刻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公信力。(1)服务意识淡薄,部分医务人员在“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惯性思维影响下,存在显著的“重治疗、轻服务”倾向,视患者为单纯的诊疗对象而非需要全面关怀的服务对象。这种思维导致医患沟通环节薄弱,信息传递不充分、不及时、不贴心,患者知情权、选择权未能得到充分尊重,使其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常感困惑、无助甚至被忽视,严重损害就医体验与获得感,不断侵蚀医患互信的基石。(2)廉政风险高发成为医院管理中的痛点与难点,在药品耗材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招标引进、医保基金审核支付等关键业务环节,由于涉及巨大资金流动和复杂利益关系,腐败风险持续高企。(3)制度执行不力削弱了管理效能,尽管国家和行业层面制定颁布了详尽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医院内部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层面,“重制定、轻落实”现象普遍。监督机制缺位或执行疲软,使得许多精心设计的制度未能有效转化为约束行为、防范风险的实际屏障,导致管理漏洞难以杜绝。(4)职业倦怠蔓延构成深层次隐忧,一线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承受着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环境,然而其专业价值、劳动付出与薪酬待遇、社会尊重之间常存在明显落差。这种长期的身心透支与价值认同不足,极易引发部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表现为工作热情消退、消极应对、责任心弱化,甚至人才流失,最终损害医疗队伍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的可持续性,这些挑战相互交织,亟待系统性破解[2]。
二、纪检监察工作助推医院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监督执纪,整治作风顽疾
推行医患双方共同签署《廉洁行医承诺书》与《廉洁就医承诺书》的双向承诺机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与违规后果,将无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有形的契约规范。对踩“红线”、越“雷池”的行为,坚持“零容忍”原则,一经查实,顶格处理、公开曝光,形成强大压力。同时,借力科技赋能监督:大力构建并推广“互联网 + 监督”综合平台,将药品、高值耗材的遴选、议价、采购、使用全流程关键节点信息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主动引入患者、媒体、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压缩暗箱操作空间。突破传统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延伸。关键路径是推行“嵌入式监督”模式:医院派驻纪检监察组或专员,全过程、实质性参与医院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的酝酿、讨论、决策会议,将监督触角直接嵌入权力运行的核心环节,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廉政风险,实现源头阻遏。同步建立健全动态化“廉政档案”管理体系:覆盖药品采购、设备管理、基建工程、医保结算、人事财务等重点敏感岗位人员,详细记录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信访举报核查、廉政谈话提醒、奖惩情况等信息,并实施动态更新、定期分析。结合档案分析结果,常态化开展分层分类廉政谈话,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醒、纠正,通过创新监督方式,显著提升监督效能[3]。
(二)完善制度体系,筑牢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设计必须清晰、具体、可操作,制定并严格执行《医院作风建设负面清单》,聚焦服务态度冷漠生硬、诊疗行为不规范、收受“红包”“回扣”、不合理检查用药、泄露患者隐私等群众深恶痛绝的10 类典型禁止性行为,逐一列明具体表现、认定标准及对应的阶梯式处罚措施(如警告、扣罚绩效、暂停处方权、降职解聘直至移送司法),使医务人员清楚知晓“不可为”的边界及后果,也让管理问责有据可依。在廉政高风险领域,强力推行“阳光采购”刚性制度:完善药品耗材遴选、供应商资质审核、价格谈判、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全链条公开透明机制。建立并动态更新供应商“黑名单”数据库,对存在商业贿赂、提供虚假材料、产品质量不合格等行为的供应商坚决禁入。实施关键品种供应商轮换竞标机制,打破长期单一来源供应可能形成的利益固化,从源头上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严格考核与严肃问责。必须将作风建设成效作为硬指标,深度融入科室及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绩效奖金总额分配、负责人评优评先及医务人员个人职称晋升、评聘挂钩,树立“抓作风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对于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作风和腐败案件,严格执行“一案双查”机制:在查处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回溯追查其所在科室负责人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制度执行等方面是否存在失职失责问题,并依规依纪予以严肃问责,倒逼中层管理干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4]。
(三)深化教育引导,厚植崇廉尚洁文化根基
精准施教,提升教育渗透力,实施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式教育。对新入职医务人员,精心设计并常态化开设“廉洁从业第一课”,系统讲解行业法规、纪律红线、职业操守及反面案例教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对掌握人、财、物及审批权限的中层以上干部,定期开展“正确权力观”专题教育培训,引导其深刻认识权力来源、本质与边界,自觉做到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深入挖掘医院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资源,精心策划制作《医者仁心》等系列主题微电影或情景短剧,以身边人、身边事深刻揭示腐败之害、廉洁之美,增强警示教育的代入感、冲击力和说服力,引导全体医务人员时刻自省自警,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医院发展血脉,营造无处不在的崇廉尚洁氛围。开展主题创建活动,通过公开承诺、社会监督、严格奖惩等措施,努力打造让患者安心、社会放心的服务品牌。建设文化阵地,在门诊大厅、科室走廊、办公区域等场所,精心打造集格言警句、廉洁故事、先进事迹于一体的“廉洁文化长廊”,在医院内部凝聚起崇尚廉洁、抵制歪风的强大正能量,使廉洁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纪检监察工作需立足“监督、再监督”定位,将严管与厚爱结合、治标与治本统一。通过监督网络、完善制度、厚植廉洁文化,推动医院作风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提升”转变,之后可探索纪检监察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冯会章 , 王梦溪 . 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分析 [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5,36(03):422-426.
[2] 潘鹿 , 罗开涛 . 公立医院多部门协同监督机制构建探索——基于纪检监察主导的联合检查实践 [A] 临床医学健康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册)[C]. 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 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 ,2025:3.
[3] 李六中 . 基层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研究 [J]. 办公室业务 ,2024,(24):45-47.
[4] 薛惠红 , 汤静洁 .“医纪融合”提升公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探索与实践 [J]. 办公室业务 ,2024,(2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