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优化策略研究
刘长松
四川晨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6
引言
随着人们对居住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日益成为关注焦点。面对建筑技术复杂化、施工工艺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传统依赖经验的人治型质量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需求。当前房建工程中,因设计变更频繁、人员素质不齐、管理职责不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的质量缺陷屡见不鲜,既影响工程效果,也增加了维护成本与安全风险。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控制与隐患预警,已成为保障房建工程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文聚焦我国房建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剖析问题成因,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仍面临多种质量管理难题。首先,从管理制度层面看,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质量控制流于形式,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各施工环节中存在监管盲区。其次,在人员管理方面,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现场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对施工过程质量问题的敏感性与处理能力,进而影响了工程质量控制效果。此外,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前期技术交底与图纸审查,盲目施工,导致质量问题频发。再者,建筑材料管理不严、设备使用不当、工序衔接不合理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对施工质量造成潜在威胁。此外,建筑企业对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管理重心放在进度与成本控制上,忽视质量管理的系统性与长期性。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也存在不足,现场抽查覆盖率低,处罚手段不具威慑力,造成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形成以“过关”为目标的短期行为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房建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也增加了后期建筑使用与管理的风险。
二、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成因
从实践层面观察,当前房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集中表现为结构施工中的钢筋绑扎不规范、混凝土浇筑质量不稳定、水电安装渗漏、装修阶段空鼓裂缝等“质量通病”,其背后反映出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缺失。一方面,施工前期阶段质量控制不到位,例如施工图审查不严、设计变更频繁、技术交底不足,导致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理解不到位,容易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弱化,现场监管流于形式,施工工艺执行标准不一,检验环节应付了事,缺乏精细化管理手段。此外,施工人员缺乏职业技能培训与质量意识教育,一线操作人员多以经验判断为主,缺乏对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的系统理解和遵循。再加上部分项目施工进度压力大,存在抢工期、赶进度现象,易造成施工流程压缩、养护不足、验收不严等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质量问题不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改。以上诸多问题共同作用,使房建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亟需从制度、技术、管理、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
三、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策略探讨
为提升房建工程施工质量,需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从设计审查到竣工验收的闭环管理,每个质量控制点都有依规执行的机制。其次,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标准化施工能力和质量意识。同时,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质量标准的理解与执行,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链条。第三,推广施工样板、技术交底和过程巡检制度,增强现场执行力。第四,强化建筑材料与设备管理,严格供应商准入和进场检验,控制质量隐患。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应用,采用 BIM 技术、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传感设备等,实现施工质量的数字化、可视化、实时监管,快速识别和整改质量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四、信息化与智能化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提升房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示建筑结构和施工流程,增强设计传达效果,减少施工偏差与返工。同时,BIM 还可集成进度与质量数据,辅助现场调度与管理优化。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实现质检数据数字化、实时录入与追踪,提高了数据的透明度与响应效率。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与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混凝土养护、钢筋应力、沉降等关键指标,实现质量监控智能化。此外,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质量隐患分析等方面的探索也为施工监管提供新手段。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有效推动质量管理由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提升了科学性与效率。
五、推动多方协同共建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房建工程质量提升需多方参与、协同推进。政府应健全质量监管法规,明确责任边界,强化处罚力度和行业信用机制,营造诚信质量环境。施工企业应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和文化认同,强化“质量第一”理念。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协同履责,确保质量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可提供独立评估和技术支持,协助制定科学整改方案。同时,应鼓励公众和媒体监督工程质量,提升建设透明度,形成社会正向监督机制。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负责、专家评估、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推动房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结论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关系着建筑安全、社会发展与百姓福祉,是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对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成因,提出了从制度、技术、人员与信息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优化的策略,强调了智能化手段与多方协同机制在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工程本体质量与使用功能,还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与运营成本,为推动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供重要支撑。未来应持续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从业人员素质教育,构建更加科学、完善、可持续的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为实现绿色、安全、智能的人居环境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学聪 . 房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监督及预控措施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12):43-45.
[2] 谢长春 . 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探讨 [J]. 今日消防 ,2024,9(12):82-84.
[3] 柳青 . 成本视角下房建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实践和创新思路探析 [J]. 陶瓷 ,2024,(12):187-190.DOI:10.19397/j.cnki.ceramics.2024.1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