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一日生活中劳动能力及劳动品德养成的实践研究

作者

韩海鹰

长春市人民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

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还能塑造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我们以幼儿园一日生活为切入点,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组织能力,加强家园共育,为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劳动能力及劳动品德养成提供实践依据。

一、建构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身体发育、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来制定劳动教育活动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整合劳动教育环境资源,以园本化课程为根本,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促近各年龄段幼儿了解和掌握劳动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有助于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又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托班阶段的幼儿只能关注到身边直接接触的事物,对于较为抽象或遥远的概念几乎没有认知。他们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

托班幼儿处于大肌肉阶段,小肌肉运动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手臂、腿部等大肌肉群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手指和手腕不够灵活,很多他们想做的事情都无法顺利完成。

引导托班幼儿学习自己拿取和收拾玩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幼儿的生活中,玩具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当幼儿玩耍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将玩具放入指定的收纳盒里。

开展简单的音乐活动也是托班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沙锤等简单乐器,让他们跟随音乐晃动。在音乐的节奏中,幼儿需要用手握住沙锤,然后按照一定的节奏晃动,这能够锻炼他们手部的节奏感和灵活性。同时,音乐还能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安排亲子整理衣物的活动,对于托班幼儿的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家长可以先为孩子示范如何叠衣服,从简单的步骤开始,幼儿会好奇地观察家长的动作,并尝试模仿。这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叠衣服的简单动作。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这种亲子互动劳动不仅是一种劳动教育的方式,更是一种增进亲子情感的美好体验。

(二)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有所提升,但仍需要简单、直观的劳动内容。他们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对简单的劳动任务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意愿。需以自我服务为主,可以通过开展“妈妈你别说我小”主题活动,通过童谣、表演等方式,让幼儿体会自己事情自己做,着重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

让小班幼儿参与擦桌子、扫地等简单的家务活动是培养他们劳动能力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适合他们尺寸的清洁工具,如:小抹布、小扫帚等。这些工具的大小和重量都要适合幼儿使用,能够让他们更容易掌握操作方法。在使用清洁工具时,教师要进行详细的示范和讲解。

在班级或家中种植一些简单易养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让小班幼儿参与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劳动教育方式。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新奇和神秘,他们会对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等变化充满好奇。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才能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养护时如何控制水量,使他们在参与植物养护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

(三)中班幼儿的劳动教育应以为他人服务为主。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逐渐认识到与同伴合作能够完成一些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这种合作意识的发展适合参与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劳动活动。我们可以开展动手制作的主题劳动引导幼儿参与家务类劳动、园所劳动,培养服务他人的合作意识,体会劳动的过程并享受到服务他人的喜悦。

在幼儿园的智慧超市里的搬运、分类、整理等劳动,是培养他们秩序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教学楼中把装有材料的纸箱搬运到材料超市,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与同伴合作时怎样配合的上下楼梯、怎样搬运比较省力等。同时,教师从智慧超市借取玩具时有意识地请幼儿帮忙搬运,中班幼儿尝试自己计数、记种类,并成功运送回班级。

在废旧材料区有许多类型的串珠子玩具和一些混合在一起的插图形玩具,教师设计中班幼儿的分类、整理活动。还有一些从班级淘汰的旧的、坏的玩具,可以为幼儿准备小螺丝刀、剪子等工具进行拆卸、整理工作,使幼儿在学习使用简单工具的同时区分材料的类别,并练习手部动作的协调,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互助的能力品质。

(四)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能够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们能够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渴望通过劳动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劳动任务,而是希望挑战一些更有难度、更有意义的劳动活动。

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种植蔬菜、花卉、拔草等活动,让他们从播种、施肥、浇水到收获,全程参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劳动教育方式。

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根据不同的植物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他们需要亲自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然后定期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当植物遇到病虫害时,幼儿需要学习如何防治,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通过参与种植活动,幼儿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还可以养殖一些小动物,通过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能够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利用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开展劳动教育,带幼儿去公园、去社区参与捡拾地上的垃圾、擦拭公共设施等。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活动。幼儿能够为社区的环境整洁做出贡献的同时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劳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责任感和独立性,还能让幼儿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一)晨间入园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早晨入园这段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开启一天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时刻,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自理能力的关键节点。幼儿园可以放一些欢快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趣味儿歌,用生动的歌词传递劳动的信息。教师示范把鞋子摆放在鞋柜里指定的位置。每一个动作,教师都要耐心地讲解,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使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二)种植活动时培养幼儿的知识和技能

种植园是幼儿园里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小天地。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亲近自然,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在播种的那一天,孩子们带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来到种植区。幼儿园聘请园艺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播种的方法,怎样配土、怎样撒种、怎样浇水、怎样施肥。当种子播种后,要幼儿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在除草的时候,要区分杂草和植被,了解杂草会和植物争夺养分和空间,了解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

(三)值日生活动时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是体验家务劳动的重要环节。例如摆碗筷、分发食物、擦桌子、扫地、点名、画出勤等。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劳动,对于幼儿来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参与值日生活动,幼儿会体会到自己也是家庭和集体的一员,这些劳动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责任感、培养独立性,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养成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良好常规

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是培养其自律性、责任感和劳动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实现这一目标。

(一)明确规则,制定简单易懂的规则,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明确劳动活动中的基本规则。

1. 教师在活动中要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劳动行为和常规,为幼儿树立榜样。

2. 同伴示范的方式鼓励表现良好的幼儿分享经验或展示行为,激发其他幼儿的模仿和学习。

3. 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练习常规行为,加深理解。

4.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常规行为时,教师要正面激励,及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5. 也可以通过积分、贴纸等奖励方式,激励幼儿持续遵守常规

6. 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或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为集体荣誉而努力。

(二)创设适应的环境,支持劳动常规的养成

1. 工具与材料的有序摆放:将劳动工具和材料分类摆放,并贴上标签,帮助幼儿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2. 合理的布置活动场地:确保活动场地宽敞、整洁,避免干扰和危险,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

3. 安排有规律性的劳动时间:将劳动活动纳入日常作息中,让幼儿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

4. 利用家园共育巩固常规的持续性: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鼓励家长在家中配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安排简单的劳动任务,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帮助幼儿将常规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5. 分享与反馈劳动表现:定期与家长分享幼儿在园的劳动表现,并听取家长的反馈,共同调整劳动教育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常规,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律性和劳动意识。

四、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组织策略

在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系统的组织策略,以确保活动既有趣又有效,同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明确目标,设计适宜的劳动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选择适合幼儿的劳动内容,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劳动任务,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如整理玩具、种植植物、清洁环境等,并要确保活动安全、简单且富有教育意义。

(二)创设劳动情境,趣味化设计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将劳动活动与游戏、故事或角色扮演相结合,如“小小园丁”“清洁小卫士”等,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在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劳动教育,如班级值日活动、种植园活动、清理安吉积木和滚筒等,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实用性和意义,帮助幼儿理解劳动的价值和过程。

(三)培养劳动习惯,建立良好的常规规则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幼儿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何分工合作等。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劳动任务,并独立完成。帮助幼儿自主制定简单易懂的劳动规则,如“工具用完要放回原处”“垃圾要分类处理”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中,如值日生制度、每周劳动日等,鼓励幼儿在家中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巩固劳动习惯,让劳动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四)分享活动经验,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在引导幼儿回顾劳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你负责浇花时,发现叶子发黄是怎么处理的?”这样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植物养护知识的探索。有的幼儿可能会回忆起老师曾经讲过的知识,知道叶子发黄可能是缺水或者肥料不足,他们会尝试给植物浇水或者添加肥料。通过这样的回顾,幼儿不仅加深了对植物养护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提出“和小伙伴一起做值日生时,你最开心的事儿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当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擦桌子时,他们可能会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擦桌面,有的负责擦桌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合作能够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有的幼儿可能会回忆起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合作的机会,也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 通过多样复盘,幼儿会学会在面对困难时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为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扩展与深化提供支持,为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幼儿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的形成发挥有力作用,从而使幼儿学会互助互爱、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德,在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