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

赵天荣 李美林

新疆四七四医院 830000

引言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传统护理模式多为单一护理学科,难以满足冠心病患者的复杂需求。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临床护理中逐渐受到关注,其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年龄 ⩾18 岁,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由心血管内科护士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基础生活护理等。

(二)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成立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团队成员每周召开例会,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三)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涵盖饮食、运动、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方面。

(四)营养支持:营养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五)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床上活动、肢体功能锻炼、呼吸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六)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采用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健康教育:多学科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冠心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病因、治疗措施、自我管理方法等,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一)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等方面,总分100 分,得分 ⩾80 分为满意。

(二)住院时间: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总天数。

(三)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等。

(四)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3.3% ( χ2=6.78 ,P<0.05 )。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0.5±2.3 )天,较对照组的( 14.0±2.5 )天缩短 3.5 天( 1=6.89 , P<0.05 );并发症发生率为 6.7% ,低于对照组的18.3% ( χ2=4.56 , P<0.05 );生活质量评分为( 78.6±6.2 )分,较对照组的( 66.2±5.8 )分提高 12.4 分( 1=10.23 ,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优势

多学科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局限性,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多学科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使患者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3.2 对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3.5 天,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提高了医院的病床周转率。此外,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潜在问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模式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3 对生活质量的改善

冠心病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长期服药等原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综合干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表明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4 结语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与价值。通过整合多学科的专业力量,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个性化且高效的护理服务,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护理流程,还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复杂疾病的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应进一步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持续优化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护理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珊 . 预见性护理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4,53(01):175-177.

[2] 施新艳 , 朱瑜 , 姜丽 . 多学科协作量化管理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28(07):109-112.

[3] 陈琴妹 . 多学科协作量化管理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4,53(04):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