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新课标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作者

郭云

共青团路中学

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众多,有着多元化的特性。但历史知识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概括,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新时期,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树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基于此,在教 则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更多趣味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可以在丰富 活动当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深度和理解程度。学生们也能够在该过程中有效强化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

一、新课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可以有效构建多元化初中历史课堂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展开教学创新工作,能够达到构建多元化初中历史课堂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当中强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展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引入多元化资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实践探究活动、情境化活动等过程当中理解知识内涵。教师可以在构建多元化初中历史课堂的前提下体现历史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初中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专题研究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环节,使学生可以在多样化活动中分析不同的历史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们也能够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二)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基于新课标下展开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 程,让学生就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深度探究,继而尽可能地还原历 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有助于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问题为 导, 可以借助实践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可以实现“教、学、评”深度融合

基于新课程标准展开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还可以实现教、学、评的深度融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评价这三个环节较为割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未能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也未能设置明确的教育评价标准,而教育评价也通常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开展,以至于很难衡量学生的综合表现。在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需要整合不同的教育环节,全程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继而衡量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在进行教育评价时,教师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含义

(一)核心理论:唯物史观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其核心理论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现其规律的科学论证方法,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理论。基于该视角,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从最早的分散状态到如今逐渐整体发展,形成一个完整而相互依存的状态。各阶级间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知识的探寻是从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过程,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拥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学生们需要从具体环境视角下去解析人物的行为,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研究历史事件和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学生们也能够以当时的标准和历史成因角度展开分析,而不以现在的标准来苛求古人[2]。

(二)核心思维: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其核心思维为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即通过对历史纪年、历史时序、阶段特征、历史地图等内容的探寻,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内涵。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会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则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诸如从时间层面、地理位置层面、空间层面来研究历史事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并搜集更多的历史学科教学材料,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直观和准确,学生们也能够基于不同视角出发来解析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三)核心方法:史料实证

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当 材料并进行辨析的能力,是学生重现历史直实的态 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能够拥有搜集证据和从多 据搜集意识较弱,在阅读史料和理解史料时存在困 帮助学生还原历史真相的关键。让学生能够从史料正 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培养 史材料,任何渠道都可以作为学生搜集材料的工具, 教材 当中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还原历史真相。

(四)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初中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含义相对较为 其核心能力为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素养以史料为基础,是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历史理解、因果关系讨论等环节当中发展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能力, 为教材中的内容就是真实而客观存在的,教材中的知识只是无 解释能力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从不同角度和多维度展 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历 解释的过程中真正深入历史、亲近历史,并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3]。

(五)核心价值: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其核心价值为家国情怀。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时,需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研究历 研究历史知识时可以提高自身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 高自身的综合品质。家国情怀的呈现形式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心素养当中,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素养内容,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也 上十 高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背景, 了解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

三、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鲜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在进行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基于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可能的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趣味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情境下,学生也能够根据学习知识的代入感。情境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追寻历史真相的媒介,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发挥想象力,思考古代的社会环境,了解古代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基于具体的时空和历史角度去探寻历史知识,展开历史解释。比如,在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农耕文明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在该课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强化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知识导入环节当中结合《白虎通》中的内容,继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平常吃的大米和面粉都是通过农耕种植得来的,古籍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所以按照古籍说法,在教授农作之前,其实人们并不能通过农耕大批量、固定地获取食物,那么当时的人们到底怎样获取食物果腹呢?”在具体情境的引导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讨论人们如何获取食物。学生可以在交流沟通中得出结论,诸如游牧、渔猎采集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继续分析农耕和渔猎采集等不同食物获取方式的特征。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相关历史时期的文物,进而借助多媒体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探寻原始农耕文明,对当时的历史时代更具代入感。在理解知识和展开历史解释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继而强化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也达到不断提高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4]。

(二)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中的要点内容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想要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根据相关课程内容

以及学生的综合情况,提前设立明确的 要点内容,展开知识探究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唯物史 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史料

实证素养。由于初 科的时

间较少, 内容展

开研究过程 单典占

不断强

教师也 生可以

更加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 意图的方式讲解“推恩令”,使抽象的政令友圈好友,从帮助他解决烦心事的角度来分 了解汉武帝巧妙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各 ,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 过程中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 要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 生活化、图片化和简单化,继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

(三)展开历史角色演绎,深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想要达到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就必须以兴趣为引导,设计更加具备吸引力的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角色演绎的方式,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思考历史人物的心绪变化,进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人物的行动走向,也将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来完成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习过程。借助这种方式,教师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在具体展开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合适的角色,继而展开角色扮演过程。学生可以在品读人物性格的过程中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关系和因果变化,学生也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场景,在展开角色演绎时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 [6]。教师可以认真观察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适当地展开引导,继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借此教师也能达到新课标课改的教育目标,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水平,可以在历史课堂中深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该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演绎,进而深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该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与了解丝绸之路的出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生过程,分析其原因。教师可以以“踏上丝绸之路”为主题,让学生们分组展开角色扮演,学生们需要一起商议剧本内容,展开编排创作,然后再在班级内进行角色表演。学生们可以融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遇到匈奴袭击的场景,融入张骞一行人在丝绸之路中遇到恶劣沙漠环境等情节,来体现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不易。学生们也可以在该过程中主动搜集资料,了解更多和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的细节内容,诸如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带回来的特色植物等,从而增强学生对该课知识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程度,让学生可以从细节出发,展开角色演绎。学生们能够在该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同时还能够和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锻炼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模仿能力,教师也能够借此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7]。

(四)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展开分层教学引导

初中历史教师在新 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要基于因材施

教的视角 的 体,在学习当中的思维发

展 的学习效率较低。比

如, 教师就可以生了解清学生们探究兴趣浓

, 些阻碍,并不扎实,过设计步强化学教师萌芽有习成可以在生能个层素养,达学生为本展开教

(五)设计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互动深度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 初中 可以设计辩论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深度。在辩论 在该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史料实证素养。同时 忆深度,可以与同伴一起享受学习 地点,就考试考点展开 不同元素和不同人物 和学习兴同伴起搜 言的交锋。知识要点。这种 比如,在体展开教育活动, 的交流和互动, 氛围,让每个小组的学 们也能够直观历史知识拥有深层次的理 多样化的辩论活动论方颁发小奖品,以此培养学生的瓶 满足新课程标准 合发展的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 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 能够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有效的分层引导。教师也可以借助诸如 要根据教材内容理清教学目标和方向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展开互动 方式, 继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步步强 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展开深度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能够提

参考文献:

[1] 李玉婷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研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1):025-027.

[2] 王志会 .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6):0125-

0128.

[3] 盛化平 . 紧抓关键问题 , 发展核心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8):26-28.

[4] 尧云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6):96-98.

[5] 叶巧云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27):34-36.

[6] 周鹏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J]. 前卫 ,2024(35):0085-0087.

[7] 褚夫梅 .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9):0009-0011.

[8] 蒋少伟 .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