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沥青摊铺施工工艺优化与质量提升研究
韩俊杰
身份证 23100219820426101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道路桥梁工程逐渐向高标准、长寿命、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沥青路面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沥青摊铺施工作为沥青路面铺筑的核心工序,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路面的密实度、平整度与结构层间粘结效果。尤其是在桥梁段摊铺施工中,由于结构刚性大、伸缩变化复杂、施工环境限制多,常出现摊铺温度衰减快、碾压工艺执行难、接口处理不规范等问题,成为影响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沥青摊铺施工全过程进行科学优化,通过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提升其施工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以沥青摊铺施工全流程为对象,结合典型工程实践,系统分析各环节施工工艺的影响机制,探索在现代施工条件下优化工艺参数、提升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旨在为道路桥梁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可行路径。
一、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摊铺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是保障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基础。在施工前期,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决定了其黏结性能、抗老化能力与高温稳定性。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混合料拌合温度的准确控制,是确保摊铺层内部均匀性与粘结性能的关键。在运输环节,混合料的热损耗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桥梁施工中,由于桥面钢结构导热快,散热速度远高于普通基层,导致摊铺温度窗口变窄。若摊铺温度不达标,极易引发混合料冷接缝或压实困难等质量缺陷。因此,施工单位应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桥面散热系数,适当提高出厂温度,并在运输中采用保温车运输、加盖保温毡等措施减少热损耗。此外,应对不同摊铺区域设定最优卸料节奏,防止料车聚集或脱节,形成局部温差,影响平整度和密实度。通过全过程的温度控制与混合料性能保障,可为后续碾压与成型工艺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
二、摊铺机械配置及作业参数的合理调配直接决定了摊铺层的均匀性与厚度控制精度。在实际施工中,常见的工艺缺陷如离析、纵向接缝不齐、波浪起伏等,均与摊铺设备运转参数不匹配或机械协同不良有关。应根据路面宽度、桥面坡度及摊铺厚度合理选择摊铺机型号,并配置合适的熨平板加热温度与自动找平控制系统,以确保纵坡与横坡的成型精度。在桥梁上摊铺作业中,由于空间受限,料车调度与摊铺机前行受限,需要精准安排作业节奏,避免熨平板起伏频繁引发不规则波纹。自动找平装置与非接触式传感控制技术的应用,可实时监测熨平板状态,动态调节作业参数,提高路面平整度。此外,摊铺速度应根据混合料拌合供应能力与碾压速度匹配,确保摊铺后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完成碾压。合理的摊铺厚度控制不仅影响结构承载力,也决定了后续碾压工序的压实效率,厚度不均将引发密实度差异和结构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桥面整体性能。
三、碾压工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摊铺层的密实度、空隙率及层间结合质量,是决定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核心工序。当前多采用三阶段碾压法,即初压、复压与终压相结合,以实现混合料颗粒结构的合理重排与粘结剂的充分渗透。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尽快进行,控制初压温度区间,防止表面冷却硬化,碾压轮压痕无法自愈;复压阶段重点消除初压遗留空隙,形成连续密实结构;终压则通过静压或橡胶轮压路机消除轮迹,提高表面光洁度。在桥梁摊铺中,应特别注意碾压设备选型与轨迹安排,避免重载碾压对桥面结构造成应力集中。同时,合理的碾压遍数与碾压速度应结合温度实测数据动态调整,避免碾压不足或过度碾压引发混合料挤出与纵向推移。为提升碾压质量,一些先进工程已引入智能碾压系统,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密实度、碾压遍数等指标,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理与质量追溯,从而提升整体施工管理水平。
四、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在保障摊铺工艺高效运转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桥梁工程常存在工期紧、空间小、施工干扰多等特点,传统作业方式难以满足高效协调需求。优化施工组织应从原材料进场、混合料供应、机械调度、人员配置等多维度统筹协调,建立以工艺节点为导向的施工时序计划,避免施工瓶颈。同时,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施工全过程监控。通过布设关键节点试验检测点,定期检测路面温度、压实度、接缝粘结强度等关键指标,形成数据驱动的施工闭环管理。在桥面摊铺施工中,还应特别加强施工缝处理与过渡区衔接技术,确保新旧摊铺层之间形成牢固的界面连接,避免结构分层或水损破坏。一些项目还通过施工模拟仿真技术进行事前工艺验证,提前识别作业冲突点和资源配置盲区,提高施工计划的可执行性与动态调整能力。
五、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与施工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为沥青摊铺施工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了新动能。在智能技术方面,BIM 技术、物联网监测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正逐步融入摊铺全过程,通过数字建模与实时监测实现工艺参数动态调控与质量异常预警。在施工现场,基于图像识别与热成像技术的自动检测装置可实时识别摊铺层温度异常、碾压轨迹不全或表面缺陷,实现施工缺陷早发现、早修复。此外,标准化施工体系的建设尤为关键。应制定涵盖材料性能标准、工艺操作规程、检测验收标准在内的全周期质量控制文件,确保不同施工单位与项目能在统一质量标准下有序开展。同时,强化施工人员培训与技术交底工作,提高一线作业人员对工艺要点的理解与执行能力,也是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结论
沥青摊铺作为道路桥梁施工的重要工序,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结构运行性能与耐久性。本文从混合料性能控制、摊铺机械调配、碾压工艺管理、施工组织优化与智能化技术引入等方面,对摊铺施工工艺优化路径与质量提升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通过全过程温控管理、施工机械参数精细调节、碾压智能控制与施工标准体系建设,可有效解决传统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实现结构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双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多技术融合与工程实践协同,推动摊铺施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控制转型,不断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品质与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周一勤 , 罗文强 , 叶勇 , 等 . 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乐清段改性沥青路面实施及使用效果分析 [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3-6.
袁华容 . 影响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其对策 [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05):122-124+12.DOI:10.16799/j.cnki.csdqyfh.2004.05.039.
陈育书 , 姚岢 . 粤赣高速沥青路面上面层 AK-13A 施工质量控制 [J]. 公路交通技术 ,2006,(0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