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

作者

范杰

内蒙古万合规划测绘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乌兰察布 012000

   

一、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统筹各类空间资源、协调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联系

2.1 目标一致性

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在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两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2 相互依存性

国土空间规划以土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国土空间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划框架下,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三、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积极影响

3.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国土空间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安排。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例如,将生态敏感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生态环境;将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3.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标准和指标体系,引导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城市建设方面,鼓励建设多层厂房、高层住宅等,提高建筑容积率,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在工业用地方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标准和产业准入条件,提高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益。同时,国土空间规划还注重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力度,通过收回、置换、整合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3 保护生态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域、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区域,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加强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矿山生态修复等,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区域发展规划中,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转移。例如,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面临的挑战

4.1 规划协调性不足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目前各部门之间的规划协调性不足,存在规划冲突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例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在空间布局和目标设定上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4.2 规划实施监管不到位

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存在违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规划的约束作用,擅自调整土地用途,违规批准建设项目,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4.3 公众参与度不高

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目前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对规划的了解和监督。公众参与渠道不畅,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导致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忽视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引发社会矛盾。

4.4 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但目前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调整程序繁琐,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决策机制,导致规划不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五、促进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成立专门的规划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规划工作,解决规划冲突和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加强规划的上下衔接,确保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在目标和空间布局上的一致性。

5.2 强化规划实施监管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全过程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加大对违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5.3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4 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规划调整的条件、程序和决策机制。定期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规划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确保规划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5 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加大对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例如,加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大数据等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规划理论和方法,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浅析城市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 罗玲玲 . 智能城市 ,2018(12)

[2] 城市土地资源储备模式、特点分析. 陈进栋; 黄银华; 吴乐芹; 邓南荣.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6)

[3] 关于城市土地资源经营管理战略的研究 . 赵玉静 . 科技风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