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夏义梅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第六中学 239500
引言:游戏作为一种自然而富有创造性活动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度契合,将其融入语文教学过程已成为现代教育重要趋势;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制约着教学效果提升。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内在价值与功能定位,进而提出系统性改进策略,以期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归因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实施现状呈现多元化特征,部分地区学校已初步构建起游戏教学框架形成一定规模实践成果,教师能够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参与热情较高课堂氛围活跃。然而深入观察发现,游戏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关注。教育理念层面认识偏差普遍,部分教师将游戏视作调节课堂气氛工具或消遣活动,缺乏对其教育价值深刻理解,游戏设计随意性较强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够紧密;游戏选择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游戏实施过程管理松散,教师引导不够精准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甚至出现游戏喧宾夺主情况;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游戏教学效果科学评估标准导致教学反馈不及时,调整优化路径不明确。
问题归因分析表明,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困境形成具有深层次原因。从宏观层面看应试教育影响仍然存在,升学压力导致教师过分关注知识传授效率,忽视学习过程体验与情感态度培养;教育评价体系对游戏教学关注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影响教师创新积极性。从中观层面看学校课程安排紧张,缺少游戏教学实践空间与时间保障;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无法提供有效指导与支持。从微观层面看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游戏设计能力与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够精准,难以根据学情精准选择适合游戏形式。这些因素交织作用共同构成当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发展瓶颈,亟需通过系统性策略予以突破。
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价值探索,功能定位
游戏式学习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能够创设轻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游戏活动能够打破传统师生关系壁垒,构建平等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沟通,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游戏教学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不同学习风格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因材施教。从语文学科特性看游戏教学尤其有助于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应用意识形成迁移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游戏教学更能激活形象思维,调动多感官参与实现知识内化,使语文学习从单纯记忆转向深度理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全面发展。
以二年级下册《咏柳》教学实践为例,教师设计柳树变形记游戏活动,巧妙融合诗歌意境与想象创造。课堂伊始教师准备柳枝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特征感受春风吹拂下柳枝摇曳美感,建立感性认知基础;随后组织柳树表演队,让学生分组扮演轻风与柳树角色,通过肢体语言表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意境,在互动体验中加深对诗歌画面感理解。接着开展诗句接力赛,学生围成圆圈接力背诵诗句,最后一名学生需根据诗意做出相应动作,激发参与热情强化记忆效果。深入理解阶段设计柳树想象站游戏,学生根据“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发挥想象力创作微型故事或画面,表达对诗人拟人手法理解;课堂结尾组织诗意传递活动,学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向同伴传递自己从诗中获得感受,在交流分享中升华情感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方法创新,路径优化
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方法创新需聚焦多维路径构建,形成系统化推进策略。首要环节在于深化课程融合,将游戏元素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与游戏乐趣双赢局面;关键在于游戏设计精准对接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核心设计情境避免游戏与学习脱节现象。强调技术赋能创新,借助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拓展游戏空间与形式,提升学习体验;同时需注重类型多元化,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设计竞争型、合作型等多样化游戏模式,满足差异化教学需求。对教师而言,持续提升游戏设计能力与组织引导能力是基础保障,需通过集体研修、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专业成长。对学校层面应加强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优化课程结构,提供必要空间、时间与物质条件创造良好实施环境。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创新性游戏教学展现出独特魅力与效果。课前设计古今水利调查员任务,学生分组收集古今治水人物事迹与水利工程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建立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开始实施时空隧道游戏,教室布置成古代邺城场景学生化身古代百姓,教师扮演新任太守西门豹,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社会问题。随后开展侦探推理环节,学生根据文本线索推测河伯娶妻背后隐藏原因,教师巧设悬念引导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文本深读阶段采用智囊团会议形式,分组讨论西门豹治邺方法可行性与创新性,每组选派代表陈述观点,其他成员补充或质疑形成思想碰撞。为理解西门豹智慧与勇气设计辩论擂台,正方辩护西门豹做法合理性,反方质疑其手段是否过激,通过辩论深化对人物性格理解。课堂后半段组织古代治水政策咨询会,学生化身政策顾问,根据文本启示结合现代水资源保护提出建议方案,实现古今联系。
结论: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富有活力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虽然面临认识偏差、实施不规范等问题,但通过深入把握其教育价值明确功能定位,采取优化游戏设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质量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章文佳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游戏化教学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4(11):65-67.
[2] 吕清静 .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J]. 电脑校园 , 2023:9452-9453.
[3] 左敏. 巧用课堂游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202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