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技工院校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

顾烨霞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与精神财富,蕴含丰富文化价值与技术智慧;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肩负传承技艺、培育工匠精神使命。将非遗文化融入技工教育,既能丰富育人内涵又能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本文以常州技师学院医药康养学院为探究对象,探索非遗文化融入专业教育路径构建文化育人新模式,推动传统医药技艺传承创新,打造医药康养特色教育品牌,为技工院校文化建设与非遗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一、非遗文化融入,技工教育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技工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发展契机,通过挖掘传统工艺精髓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常州技师学院医药康养学院立足江苏地区丰富非遗资源,将传统医药技艺如常州梳篦制作技艺、金坛雀舌茶制作工艺、武进中医正骨等引入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非遗文化育人平台。学院创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引进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建立非遗工作坊开展非遗 + 专业技能融合教学实践;通过非遗文化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魅力理解工匠精神内涵。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开发《中医药文化概论》《医药非遗传承与保护》等特色课程,将传统医药非遗知识点融入专业课,实现文化元素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

教学实践中学院注重非遗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念解读传统医药技艺,探索传统工艺现代转化路径。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武进中医正骨技法数字化保护项目,运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分析传统正骨手法原理,建立动作数据库;开展常州传统膏方制作工艺改良探究,利用现代制药工艺优化传统膏方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稳定性。这些创新实践既传承了传统技艺精华又促进了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院还通过组建非遗文化社团、举办非遗文化节、开展非遗技艺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二、育人模式构建,文化传承发展

基于非遗文化特质与技工教育规律,常州技师学院医药康养学院构建三融合三层次文化育人模式。三融合即课程融合、实践融合、环境融合;三层次指认知层、体验层、创新层,形成系统化育人框架。课程融合方面学院将非遗文化元素渗透进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编写非遗文化案例集,实现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步传授。实践融合方面学院建立校内非遗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师徒制传承模式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学生掌握传统技艺。环境融合方面学院打造非遗文化展示空间,设立非遗文化墙、非遗作品展厅,建设数字化非遗展示平台,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实现文化浸润式教育。

育人层次设计上认知层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内涵与价值;体验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培养工匠精神;创新层则引导学生思考非遗文化现代转化路径,开展创新设计实践。学院遵循保护为前提、传承为根本、创新为动力原则建立健全非遗文化育人评价机制,将文化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非遗传习所,邀请非遗传承人讲座交流,开展非遗技艺体验工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院还鼓励师生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口述史采集、技艺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文化责任感;通过学生社团建设组建中医药文化研习社、传统技艺探究社等学生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创意设计比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医药康养结合,特色品牌打造

常州技师学院医药康养学院立足医药专业特色,深入挖掘江苏地区传统医药非遗资源,打造医药非遗 + 特色教育品牌。学院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地方医药非遗资源如金坛雀舌茶制作工艺、武进膏方制作技艺等形成特色鲜明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学院设计差异化非遗文化融入路径:药学专业重点引入传统中药炮制技艺,护理专业融入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康复专业结合传统推拿按摩技法,形成专业特色明显育人模式。学院创新医药非遗 +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传统医药理念指导现代医药技术应用,培养具备传统医药文化素养与现代医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品牌建设方面学院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设立非遗传习所、医药非遗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开展非遗 + 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学院与地方医药企业、非遗保护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非遗医药产品,推动医药非遗产业化发展。例如与常州市某医院合作开展常州膏方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项目,改良传统工艺开发特色膏方产品;合作研发雀舌茶药膳系列产品,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组织医药非遗进社区活动,开设健康大讲堂传播传统医药保健知识;组建中医药文化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举办医药非遗文化节、传统医药技艺大赛等品牌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提升学院文化影响力。学院还注重国际交流,与相关国家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文化国际推广活动,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提升中华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

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技工院校育人体系构建文化育人模式,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路径。常州技师学院医药康养学院通过非遗文化课程融入、实践活动开展等措施形成具有医药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实现了传统医药技艺保护传承与人才培养双赢。非遗文化能有效增强技工教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工匠精神;医药非遗特色品牌建设促进了学院专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相互促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非遗资源转化利用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为技工院校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韩海燕 . 宁夏高职院校非遗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J]. 2024(3):54-56.

[2] 邓新云 , 马勋民 . 非遗传承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育人的途径研究——以株洲非遗文化为例 [J]. 文苑 , 2023:4-6.

[3] 梁婧 , 董彦宗 , 高霞 . 高职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重构研究 [J]. 教育与职业 , 2021(24):5.

课题项目:2025 年校级课题(XJKT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