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 学- 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作者

邱平

新海实验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引言:项目式教学为当前教育改革重要教学模式,契合新课程标准倡导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如何在“教 - 学 - 评”一致性视域下开展项目式教学,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体系,成为需要解决问题。文章基于实际教学案例,系统探讨项目选择策略与内容整合方法,实施路径优化与学习过程建构模式,反思总结深化与实践模式完善路径,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提供可借鉴实践范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项目选择策略,教学内容整合

教师需要选取与学生日常经验相关主题,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梳理教材内容,提炼关键知识点,构建系统知识网络;设计中融入推理论证、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整体验数学探究过程。教学内容整合采用主题引领、模块重组、资源拓展策略,将碎片化知识点重构为有机整体,引入多元学习资源丰富内容。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培养综合思维能力。项目设计强调问题情境创设,从熟悉场景引出数学问题,唤起探究欲望。任务设计需兼顾基础掌握与高阶思维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形成梯度分明学习挑战。

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正数与负数项目教学为例,可设计气温变化与数轴探秘主题项目。引入气象站气温记录表,呈现一周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数据,让学生感受负数表示低于零度温度,正数表示高于零度温度,自然引入数轴概念。学生分组设计温度计制作任务,将数轴概念具象化,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设计环球旅行情境,搜集世界各地冬夏温差数据,通过正负数运算计算温差,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引入银行存取款场景,存款为正,取款为负引导学生探索正负数加减法则。通过股票涨跌情境,探究正负数乘除法则。项目成果要求学生制作生活中正负数应用手册,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正负数应用场景,如海拔高度、账户余额、电梯楼层等形成知识迁移。这一项目将抽象数学概念与具体生活实例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

二、实施路径优化,学习过程建构

实施路径优化需关注四个关键环节: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探究实施以及成果展示。问题提出环节采用情境导入—问题生成—目标明确路径,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项目目标与评价标准;方案设计环节构建小组讨论—方案形成—计划制定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探究实施环节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指导互动模式,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成果展示环节设计多元展示—互评互鉴—反思提升流程,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分享经验。学习过程建构中强调小组合作机制,采用异质分组明确角色职责,建立合作规则促进有效交流;构建立体化支持系统,包括学习资源支持、技术工具支持、专家指导支持等,为探究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可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师项目。创设情境:学校拟改造中央广场,需要设计具有数学美感铺装方案,要求运用图形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元素。问题提出阶段,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现有广场,发现问题,明确设计任务引入图形变换数学知识;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搜集图形变换案例绘制初步构想图,确定使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元素;探究实施阶段各小组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方案模拟,探索各种图形变换规律,如何组合产生美感效果,教师针对关键概念如旋转中心、对称轴等进行指导;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制作设计方案展板,包含设计图、变换原理说明、实施建议等,通过班级展览形式展示,同学间互相评价。评价维度包括数学原理应用准确性、设计创新性、美观实用性等。通过该项目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图形变换性质体会数学知识应用价值,培养空间想象力与审美能力。

三、反思总结深化,实践模式完善

反思总结深化,实践模式完善聚焦三个层面:教学实践反思、学习效果评估、模式优化完善。教学实践反思包括项目选择适切性、教学设计合理性、实施过程有效性等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教学录像等方式,全面分析教学实践过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学习效果评估采用多维指标,包括知识理解、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通过测试、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评估项目式教学成效。根据反思评估结果,进行模式优化完善。完善项目库建设,构建涵盖各年级、各知识板块系统化项目资源库,提供丰富教学案例与素材。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时间分配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实施效率。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提升项目式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强化学科融合,拓展项目维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

“教 - 学 - 评”一致性理念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状态。促进深度学习学生通过项目探究活动,加深对数学概念理解,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发展核心素养,尤其是问题解决、推理论证、模型思想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提升应用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以致用意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项目实施时间与进度把控难度大;学生能力差异导致参与度不均;评价标准制定与实施存在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合理规划教学时间,设计分层任务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校本特色项目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文章通过探索“教 - 学 - 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构建了一套系统化教学模式。项目选择需遵循贴近生活、聚焦核心概念、体现学科特点原则;教学内容整合采用主题统领、模块重组、资源拓展策略;实施路径优化围绕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探究实施以及成果展示四个环节;学习过程建构强调小组合作机制与多元评价体系;实践模式完善聚焦项目库建设、教学流程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振钦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11):122-124.

[2] 臧红晖 . 基于知识迁移的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路径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10):83-85.

[3] 武建 . 项目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现状与策略探讨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1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