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加加

永丰县实验学校  331500

引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意义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探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从教师层面观察多数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法概念有基本认知,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相关方法,但对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许多教师将情境教学法简单等同于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或多媒体技术运用,缺乏对情境创设目标性、系统性、层次性深入思考。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影响情境教学法实施效果,使其难以发挥应有教育价值。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依赖既有经验与习惯做法,缺乏创新意识与专业指导,导致所创设情境内容陈旧、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情境新颖性与趣味性,忽视其与教学内容内在关联,造成情境创设流于表面、华而不实。

从学生参与角度分析虽然情境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深度与广度仍然有限。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创设情境,缺乏主动思考与积极互动,情境体验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未能深入到认知建构与情感体验核心。学生个体差异在情境教学中也未得到充分关注,统一化情境设计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与兴趣特点。情境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客观、全面评价标准与方法,教师难以准确判断情境教学实施效果,无法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学校层面对情境教学法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缺乏相应制度支持与资源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足制约了情境教学法深入推广与应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体验性学习环境构建要求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创设真实可感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描述世界。这种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空间安排,更重要是心理氛围营造,通过合适音乐、灯光、道具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多感官参与机制建立强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丰富感官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与记忆。情感共鸣激发则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文本情感内涵,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与文本人物产生情感联系,实现深层次情感体验与认知建构有机统一。建立动态调节机制,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情境设计,确保情境与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特点相匹配,避免情境过于复杂或简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为例,教师先在教室中央铺设蓝色地毯代表河流,两边放置绿色垫子象征草地营造过河场景氛围。课堂开始时播放潺潺流水声音,让学生闭眼想象站在河边感受,随后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当学生扮演小马面对河流犹豫不决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小马表情变化,体会小马内心矛盾与纠结。在老牛说河水很浅环节让扮演老牛学生做出涉水动作,其他学生观察老牛行走姿态,感受老牛对河水深浅判断;松鼠惊慌描述河水深度时,扮演松鼠学生需要用夸张表情与动作表现恐惧心理,观众学生通过观察体会不同动物对同一河流认知差异。最终小马决定自己尝试过河时,教师让学生围成圆圈为其加油鼓劲,共同见证小马勇敢尝试过程。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深层次情感体验机制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文本蕴含情感内涵,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体验与认知建构同步发展。这种机制不仅关注学生外在行为表现,更注重内在情感变化与心理体验,通过情境浸润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传达思想情感。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统一情境框架下设计多层次、多样化学习任务,让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特点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参与方式。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优化情境设计,形成教学实践—反思改进—再次实践良性循环。加强跨学科融合,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创设更加丰富立体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优化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技术手段合理运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情境创设,但要避免技术喧宾夺主,始终以服务教学目标为根本导向。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课前将教室布置成冬日街头场景,调暗灯光营造寒冷夜晚氛围,在角落放置几根火柴和小篮子当做道具。课堂开始时播放寒风呼啸声音,让学生感受冬夜寒冷,随后请一名学生扮演小女孩蜷缩在角落,其他学生围坐观察其神态表情。当讲到小女孩点燃第一根火柴看到温暖火炉时,教师用暖黄色灯光照亮小女孩面部,让学生观察其表情变化,体会小女孩内心温暖感受;点燃第二根火柴看到丰盛食物时,教师展示精美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饥饿状态下看到美食心情;第三根火柴点燃后出现圣诞树场景,教师播放轻柔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美丽圣诞树带给小女孩快乐与希望;最终奶奶出现环节教师邀请一名学生扮演慈祥奶奶,与小女孩进行温情对话,其他学生静静观看这感人场面。

结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与广阔前景,但当前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理解不深入、学生参与有限等问题。通过构建多元化情境创设体系、完善师生互动机制、建立科学评价标准等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情境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整合、课程体系完善等方面系统推进形成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麻建芬 .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科学技术创新 , 2012(9):159-159.

[2] 庄长景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C]// 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2016.

[3] 应和平 .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课外语文 ,2017(8):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