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设计探究

作者

吉英莲

山西省翼城县汇丰学校 0435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重要手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载体,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有机融合,构建科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有待解决问题。通过基于实践探索,分析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现状,提出教学模式创新路径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为提升学科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与反思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局面。从总体发展态势看教师普遍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重要性,开始主动探索创新方法。随着课程改革推进部分学校逐步形成具有特色教学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学校注重发挥评价促进教学功能,建立了较为完善评价机制,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有机结合。然而更多学校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教学与评价脱节现象依然普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习惯于将教学与评价视为两个独立环节,没有真正实现二者融合。课堂教学关注知识教学与情感培养,而评价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知识记忆与理解程度,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反馈至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多元性。传统纸笔测试仍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评价不足,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道德发展状况。

评价主体多由教师主导,学生自评、互评机会较少,家长社会参与度不高,导致评价视角局限难以形成合力。评价标准模糊,缺乏明确可操作性指标。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依靠个人经验与主观判断,评价结果存在随意性与差异性。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充分,未能有效促进教学调整与学生发展。教师获取评价信息后缺乏深入分析与利用,未能据此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评价形式化倾向明显。这些问题根源于教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认识不足专业能力欠缺,课程资源支持不够以及学校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从理念更新、能力提升、资源开发、机制建设等维度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深入开展。

二、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与路径

构建科学合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从教学全过程角度出发,建立完整闭环系统。此类模式核心包含目标一致性、过程融合性与结果应用性三要素。目标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相统一,指向同一价值取向;过程融合性要求评价活动贯穿教学全程;结果应用性注重评价信息反馈促进教学调整。此类教学模式概括为目标引领—过程融合—反馈调整三阶段循环。目标引领阶段教师精准解读课程标准,明晰三维目标,同步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方案;过程融合阶段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组织多元互动促进深度思考,开展综合实践巩固行为习惯;反馈调整阶段将评价结果当做教学改进依据,优化策略形成良性循环。

以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教学为例,基于生命尊重与安全意识核心素养,教师设计三维目标并制定评价标准。课前通过安全知识问卷了解学生已有认知;课堂中采用安全小卫士养成记主题,引入危险情境激发思考,组织安全隐患识别活动,开展自救互救技能操作演练,全程评价反馈;课后布置家庭安全地图绘制任务,开展校园安全小讲堂活动。教师根据前测表现、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调整策略:针对安全技能操作不规范增加实践演练;针对危险识别能力不足补充生活案例;针对生命珍视意识薄弱引入情感教育资源。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评价体系与方法

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评价体系,必须突破传统局限构建立体化综合系统。此类体系应遵循四大原则:多元整合性、发展导向性、主体参与性及实践检验性。多元整合性强调评价内容涵盖认知、情感、行为维度,关注知识掌握与价值观内化;发展导向性注重学生成长变化过程,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进步;主体参与性要求构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校联评机制;实践检验性强调将日常行为表现当做评价依据。基于此构建立体多元—过程性—动态生成评价模型,设计包含基础知识、思维方法、实践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五层面指标,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建立五位一体评价机制,实施三阶段循环评价。

以四年级上册《健康看电视》教学为例,针对健康生活习惯培养能力,教师设计多层次评价指标。课前通过我与电视问卷了解学生收视习惯,邀请家长记录真实行为数据;课堂采用项目化学习,学生组成健康卫士小组完成电视观看指南制作。活动包括节目分类整理、利弊辩论讨论、作息时间规划、公益广告创作等环节。评价过程中教师使用评价量表记录课堂表现,学生通过自我监督卡记录观看情况,同伴间互评项目成果,家长跟踪行为变化。单元结束后举办健康生活习惯展示会分享改变成果。教师综合多方信息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发展报告,注重发现进步与提出建议。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节目选择能力不足补充媒介素养教育;针对家庭监督缺失开展家长培训;针对自律能力欠佳建立集体激励机制。

结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需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构建教学模式创新路径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促进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未来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能力;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支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唯有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目标,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莹 .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J]. 天津教育 ,2024,(34):180-182.

[2] 王千红.“教- 学- 评一体化”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 ,2024,(33):40-42.

[3] 包怀有 .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J]. 甘肃教育 ,2024,(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