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法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作者

杨光

德惠市朱城子镇中心小学 130306

引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转型与创新挑战,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构建生活化课堂成为课程改革重要方向。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更易接受贴近生活体验教学方式,将抽象道德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化并践行相关价值观念,通过聚焦小学道法生活化课堂构建,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实践策略,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思路。

一、小学道法课堂生活化实施障碍

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脱节现象明显,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教材文本讲解忽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教学方法单调未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许多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缺乏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偏重知识考核而轻视实践能力,传统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道德法治素养发展状况,忽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生活实践能力考察。

教师生活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应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技巧难以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缺乏社区支持;学校与家庭、社区联动机制不完善,社会实践资源未能有效整合进课堂教学。课时安排限制影响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有限,教师通常难以兼顾知识教学和生活实践活动开展导致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

二、小学道法课堂生活化教学途径

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道德法治议题,开展体验式学习增强教学实效性,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法治知识应用价值。整合校内外多元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如邀请社区人士、法律工作者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案例教学提升分析能力,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热点事件当做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中道德法治问题,培养其辨别是非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将抽象道德法治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教学吸引力;围绕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祭扫活动、植树节环保行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内化道德法治观念并付诸实践行动。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记心上》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融入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社区、家庭中安全隐患图片或案例,课堂上以安全侦探主题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所发现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应当邀请社区消防队员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火灾逃生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增强安全意识。结合交通安全主题,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周边交通状况,绘制上学放学安全地图,标注危险路段与安全通行路线;针对食品安全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食堂,了解食品采购、储存、加工过程中安全措施,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课后安排安全小卫士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担任家庭安全巡查员,检查家中电器使用、煤气开关等安全隐患,并与家人共同制定家庭安全公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道法课堂生活化评价创新

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打破教师评价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学生道德法治素养发展情况;拓展评价内容,评价不仅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更应关注学生实际行为表现、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等方面,实现评价内容生活化;创新评价方式,采用观察记录、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式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成长变化,关注学生发展全过程;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将道德法治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定期反馈、阶段性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其持续进步;强化评价应用,评价结果不仅用于学习评定更应当做教学改进依据,引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提供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生活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孝亲意识培养。课前设计我做什么让父母操心自我反思表,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让父母担忧事件,增强问题意识;课堂中开展孝心行动承诺制定与评价,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孝心行动计划,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房间整洁主动帮助家务等并在班级内公开承诺。建立孝心日记长期记录机制,学生每周记录自己实践孝心行动情况,包括做了什么、父母反应如何、自己感受等内容。设计孝心之星评选活动,综合家长反馈、同学互评与教师观察定期评选表彰表现突出学生;组织亲子故事会活动,邀请家长分享与孩子相处感受形成家校协同评价机制。学期末举办我成长了主题展示活动,每位学生分享实践孝心过程中自身变化与收获,促进自我评价能力提升。

结论:通过审视现状把握困境明确制约因素;融入生活激发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回归本真深化实践改革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推进道法课程生活化教学进程。小学道法生活化课堂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使道德法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内化为学生思想与行为指南。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更加开放、融合道德法治教育生态系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3(16):11-13.

[2] 张建锋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J]. 启迪与智慧:教育 , 2021(2):91-91.

[3] 巩长军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 2021.

[4] 田桂兰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J].成功 : 上 , 2021(3):00149-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