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作者

魏若浠

衢州明创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324100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的重要性,体现在保护人员安全、防止财产损失、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以及塑造企业声誉和社会形象等多个方面。建筑行业和相关利益方都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管理和应对安全隐患。

1 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制往往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情况,导致安全管理责任难以明确划分,出现管理漏洞。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问责机制,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受到阻碍。

1.2 安全防护不规范的问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安全防护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施工现场带来很大危害。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防护措施缺乏标准化,没有按照既定标准安装安全防护用品,从而造成多起安全事故,这不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经济效益。甚至部分建筑企业过于注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施工安全的投入,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购生产工程机械设备,这不仅导致产品性能和安全性急剧下降,还易引发安全事故。

2 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对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等。明确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2.2 提高施工安全防范针对性以规避施工安全风险

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管理团队不仅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能,还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建设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高风险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制定专业的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评估和附加检查结果,确保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选择科学合适的施工策略,从而完成施工任务。第二,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了解现场情况,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必要的防护用品。第三,注意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涉及安全隐患较多的作业任务,进行明显标识,并提醒施工人员小心,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应用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安全管理人员难以通过肉眼观察发现,这也就增加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化传感设备的融合应用,可以有效监控施工设备的运行参数,从而发现施工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吊车和起重设备上安装安全监测系统,数字化传感设备实时检测施工设备运行数据,并传输给安全系统后台,后台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与设备运行参数做对比,可以发现施工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针对性地排除安全隐患,降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风险。运用实名制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有效防止外来人员私自进入施工现场,防止人身伤害事件发生。再如安全培训方面,运用 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直观观察安全事故危险源,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

2.4BIM 与物联网、大数据融合的“智慧工地”系统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利用专业的 BIM 建模软件,根据建筑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资料,建立详细的 BIM 三维信息模型。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物联网设备,如在施工人员安全帽上安装智能标签,实时定位人员位置;在施工设备上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在物料存放区域安装智能标签与传感器,实时掌握物料库存及使用情况。搭建大数据平台,对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将分析结果与 BIM 模型集成,通过手机或电脑端的应用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施工现场信息展示与安全管理决策支持。

2.5 应急响应处理事故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类型,从而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应急演练可以模拟真实的事故场景,让员工在模拟的环境中熟悉应急响应流程,掌握正确的救援技能和操作方法。同时,可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应急响应处理事故需要充足的应急资源支持,包括救援设备、医疗器材、通讯设备等。项目管理人员应确保这些资源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到位,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此外,还应建立与周边医疗机构、消防部门等外部救援力量的联系机制,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迅速获得外部支援。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工作,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事故报告。事故报告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等信息,以便后续的事故调查和处理。事故调查应深入剖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包括伤员救治、现场清理、设备修复、恢复施工等。在处理事故时,应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应积极与伤员及其家属沟通,做好安抚和赔偿工作,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6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做好安全监督检查是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1)应对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监管到位,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用具佩戴正确、施工操作行为安全规范。(2)对各类大型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3)对工程危险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应进行日常巡检,要确保安全标识的安放位置醒目,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满足安全要求,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4)对安全问题多发环节、危险性高的关键施工环节及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需进行持续跟踪检查,必要时可安排专职人员或安装安全感应装置进行实时监管。(5)施工企业可配合使用先进的安全监测手段和技术方法,提高安全检查工作的效率,从而将安全检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到位。

结语

建筑企业在开展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时,需精准识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易出问题的关键点,并通过深入剖析,采取适宜的安全管理策略。鉴于我国建筑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出现,加强隐患排查在建筑安全管理领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叶永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8):167-169.

[2]黎素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散装水泥,2 .

[3]周思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