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与职工权益保障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策略
石悦
安徽省池州市传媒中心 安徽省池州市 247000
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如何构建积极向上且和谐包容的单位文化,以及如何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已然成为提升组织治理能力以及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女性职工权益保护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在引导单位价值观建设以及营造文化氛围方面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1]。近些年来,妇联组织在推动事业单位文化认同、优化职工福祉以及提升凝聚力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收获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妇联在事业单位中的功能定位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在文化建设与职工权益保障中的作用,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期望为今后妇联工作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参考以及实践借鉴。
一、妇联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一)妇联在事业单位价值观引领中的功能
妇联在事业单位价值观的引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强化单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推广上,妇联组织借助开展多样文化活动,帮助单位明确并传递共同价值理念,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文化认同感,还可以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促使全体员工于实际工作中践行价值观。妇联还凭借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职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让其面对工作与生活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经妇联引领,事业单位文化体系渐趋完善,职工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效提高,推动了整个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与发展。
(二)妇联在文化氛围营造与职工精神关怀中的功能
在事业单位文化氛围营造以及职工精神关怀方面,妇联组织凭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途径,积极打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给予职工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这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与契合感,增进了职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妇联在关怀职工身心健康方面贡献较大,针对女性职工的特殊需求,制订了一系列关爱措施,为她们提供更多工作支持与生活帮助。在此过程中,妇联关注职工的物质需求,更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成长。依靠文化氛围营造及精神关怀措施,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整体幸福感得到提升,推动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妇联在职工权益保障中的功能定位
(一)妇联在保障职工劳动权益中的功能
妇联在保障职工劳动权益领域发挥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推动劳动法规的切实落实以及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等两方面。妇联借助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职工了解并掌握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法律法规,以此保证职工于薪酬、工时、劳动合同等基本权利获得保障。在推动女性职工权益上,妇联积极介入,保障她们在怀孕、产假以及特殊情形下的待遇。妇联还凭借组织相关法律援助服务,帮助职工解决因工作缘由而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与违法行为,保证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经妇联的积极作为,单位的劳动环境得以逐步优化,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劳动关系变得日益和谐稳定。
(二)妇联在维护职工身心健康权益中的功能
职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会直接对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和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妇联在保障职工职业健康方面,重点关注女性职工的特殊健康需求,希望能够为她们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比如,在预防职业病、减少过度工作事务上,妇联组织经常会借助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体检活动等方式,帮助职工去了解并预防相关的职业健康问题。除此之外,妇联同样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组织心理辅导以及关爱活动,当职场压力较大的时候,帮助职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经综合性的关怀措施,妇联为职工给予了更为全面的健康保障,让其可在一个更为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
三、妇联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与职工权益保障中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价值观引领,推动事业单位文化认同
在推进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妇联借助制度化宣传机制,把单位核心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依靠党群服务阵地,举办主题明确,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不仅让核心价值观深入职工内心,还可以提高职工的身份认同感。加强和人事、团委等合作,构建从岗前培训直至日常管理的价值观培育链条,促使文化建设与职工成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围绕榜样选树,典型宣传等方式,引导职工于工作中积极践行文化理念,强化组织归属与责任意识,提升单位整体的凝聚力以及文化内涵[2]。
(二)优化文化活动与职工关怀,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文化活动的设计应当充分考量职工的兴趣爱好以及单位自身的特色,举办健康积极、参与度较高的集体活动,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借助举办读书分享会、兴趣小组等形式,促使职工在工作之余实现情感交流以及个体发展,营造出良性互动的组织氛围。同时,针对工作强度较大或者心理压力相对较高的群体,设立个性化关怀机制,如家庭关爱计划、节日慰问项目等,切实缓解职工的心理负担。依靠常态化开展文化与关怀并重的活动安排,让职工在精神方面得到支持,在所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三)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促进职工待遇公平
劳动权益的保障需要制度支持以及监督执行同步开展,妇联可以协同人事、纪检等部门构建权责清晰、流程明确的权益保护机制,完善职工工资、休假等制度内容,并且设立常态化的申诉反馈途径,保证职工在权益遭受损害时可以及时得到救济。在保障制度得以落实的同时,强化普法宣传,借助专题培训、案例分享等形式提高职工的维权意识与法律素养。关注女性职工的特殊权益,促使设立合理的孕产假、哺乳期安排以及岗位调剂制度,在推动政策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实际效果的公平,让每位职工在制度中体会到平等与尊重。
(四)完善心理健康与职业安全保障,提升职工福祉
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安全是提升职工福祉的重要构成部分,妇联可以借助构建心理服务体系提供职工情绪调节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支持,依靠专业机构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情绪管理训练营等项目,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职工自我调适的能力。针对职业安全方面的问题,促使单位完善安全检查制度以及风险预警机制,强化日常防护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女性职工在生理周期、孕期等特殊阶段往往容易面临更多压力,妇联可以设立专门通道提供健康建议以及人文照护。依靠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相融合,让职工在身心层面获取更为全面的支持,为单位发展营造出稳定可靠的组织环境[3]。
结论
妇联在事业单位中,是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者,也是职工权益的有力守护者。妇联凭借其在价值观塑造、精神关怀以及权益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切实提升了单位的组织温度以及制度保障水平。妇联作用的充分发挥,对营造稳定、健康且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帮助,是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未来需要提高其协同机制以及专业能力,促使职工关爱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军,吕慧.妇联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3,(10):53-58.
[2]周红梅.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思考[J].江南论坛,2023,(11):82-84.
[3]黄永鹏,郭乐.强化新时代妇联组织的使命担当[J].新湘评论,2023,(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