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
孙婷 李春芳
云阳县海峡小学
前言
在小学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即便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积极面对并克服。
1 构建协同目标体系,明确整合方向
在学习《过好校园生活》时,为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需要构建协同目标体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其中,德育目标可设定为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规则、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则聚焦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学习焦虑情绪,适应校园生活等,通过将二者深度融合形成协同目标。例如,可开展“校园管理小能手”活动,教师可要求学生轮流负责班级卫生、课堂纪律管理。既能强化学生责任感,又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1]。对于个别学生,教师要多关注,给予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可在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校园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以及存在的困扰,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学生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通过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取得理想教学成效。
2 开发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体验感悟
在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时,教师应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自信心。例如,教师可设计“阅读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本书籍坚持阅读,每天要撰写阅读心得,主要记录阅读中的所见所想,通过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习惯。教师也要多鼓励家长监督,可适当地参与阅读中来与孩子相互探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要鼓励孩子,以便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2]。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养成习惯的经验以及遇到了哪些困难,指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的心态,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最后借助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3 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动态反馈改进
在学习《我们一起成长》时,为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教师可运用多元评价机制来达到这一目的,具体可通过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的多功能体系,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3]。学生自评主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品德修养和心理调适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例如,教师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建立自信心。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人员,应从多维度去评价学生,除了关注课堂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品德行为和心理状态。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尊重他人、是否乐于助人、面对失败时的态度等。家长评价也尤为关键,需要家长能够从家庭场景出发,反馈孩子在家中的品德习惯和心理变化,教师则要收集这些资料,通过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
生全面成长。
4 创设浸润式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在学习《我们讲文明》时,为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应创设浸润式环境,只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例如,教师可在班级一角设置“文明角”,并放置一些与文明相关的书籍,鼓励学生积极阅读[4]。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身作则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如使用文明用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夸赞,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开展“文明之星”活动,通过从班级中选出优秀学生,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文明故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使其他学生积极践行文明行为。为加深学生对讲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可利用校园广播、校刊等宣传渠道,使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内心,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文明气息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中,自觉规范行为,并培养其积极向上心理品质。
5 建立家校联动模式,延伸教育场域
在学习《争做中国好儿童》时,学校应建立家校联动模式,以将课堂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为了与家长建立有效联动。例如,教师可建立微信群、qq 群,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通过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商讨,并制定教育计划。针对爱国主义教育,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学校可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来达到这一效果,在此期间要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在家中多引导孩子观看爱国主题电影或者纪录片。在心理健康方面,倘若学生出现问题,学校和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关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必要时可定期展开亲子实践活动,如“家庭文明规则制定”,一方面能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5]。
结论:
总之,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应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要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且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蒋丽花.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1):166-168.
[2]王虹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邂逅”德育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0):178-180.
[3]桑玉琴.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J].新智慧,2024,(21):61-63.
[4]曾永权,董蔚阳,武煜堃,龚冰清,郑皓元.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农村小学教育的新模式[J].作家天地,2024,(32):161-164.
[5]宋英.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青春期健康,2024,22(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