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徐建权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引言
深度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实现理解性学习的效果,也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持续提升,逐渐发展为高阶思维。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关注深度学习思想的应用,以此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形成更强的学习能力。
一、基于深层内涵的课程内容解析
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解析是数学教学课堂上组织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的首要阶段,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整体认知的重要基础,能够为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数学这一学科的知识逻辑性较强,不同数学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较强,学生对有效理解这些知识,把握不同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就需要对知识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为知识内涵的挖掘指明了方向,即对数学知识的背景进行有效挖掘,解读数学学科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对上述内容进行挖掘之后,学生便能够透过知识内容的表层,对知识本质进行有效把握,对知识形成深刻认知,为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例如,在“导数”知识传授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导数对应的几何意义与价值进行解读。事实上,在面对此板块知识时,一些学生难以对“切线无限靠近”等内容形成正确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深入学习导数知识的品质[1]。对此,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可以借助网络渠道对与此板块知识相关的数学史资料进行收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将数学史为入手点,向学生阐述切线发展史,促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切线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地过程,感受微积分形成地背景,对知识建构形成初步地理解。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地价值,为学生展示出国内数学史上知名度比较高地割圆术,借助动态化地方式“以直代曲”地数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地方式,对椭圆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放大,促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之下,直观感知曲线与切线的位置关系,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效果,同时在“以直代曲”思想的影响之下,学生会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为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基础。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解性学习
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活动的目标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促使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建构学习理论体系指出,理解性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所储备的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能力的基础之上,基于此,重新构建数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因此,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课堂之上,教师为了促使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活动,就需要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平台与机会,而任务驱动便是达到此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此知识点,教师可以以泰姬陵作为入手点,对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提出一些探究性任务:若是泰姬陵的层数为 n 层,请问装饰其中的图案需要消耗多少宝石?,在这一数学任务的驱动之下,学生会自主地对思维进行发散,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在结束了任务探究后,笔者可以对推导公式进行展示,并提出以下问题:1,2,3,...,(n-1),那么此数列的首相便为 1,公差为 1,属于等差数列,其对应的求和公式是 s= (1+n ) *n/2 ,此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对于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其求和的方式是怎样的?和上述等差序列求和方式是否存在关联?,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以及驱动之下,学生能够继续对知识进行迁移,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借助持续性的探究与学习,学生能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科知识形成深刻解读,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可以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发展奠定基础[2]。在运用任务趋势学生进行深度理解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一些数学任务并对其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强化深度学习的行为意识,为学生知识记忆的夯实奠定基础。
三、基于高阶思维的学习反思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结束了深度学习活动之后,需要进行学习反思活动,学习反思目标的达成往往建立在学生知识有效储备的基础之上,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就所储备的数学知识予以反思,为学习的升华奠定基础,使得学生思维逐渐过渡到高阶思维,夯实深度学习的成效。元认知学习理论明确指出,在促使思维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反思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传统形式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之上,学生之所以进行浅层学习活动,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了对自我的反思,此时,学生便无法发现学习过程当中的不足指出,这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并不清晰,难以支持学生进行知识探究,限制着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在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指引学生进行反思,即积极鼓励学生对自身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进行审视,构建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架构,同时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反思活动[3]。例如,在结束了新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判与思考,比如在本堂课上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是否认为新课程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存在一些关联性?在学习之后是否还存在一些困惑?借助此种反思方式,学生可以对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行有效把握,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也可以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提升自身的知识学习能力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以及行为意识会不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活动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在高中数学实践教学课堂之上,教师需要站在整体视角上对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明确,在不同教学阶段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香玲.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教改课改,2020(24):29-30.
[2]张晶晶.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研究,2021(14):178.
[3]范洪华.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