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张町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门外小学 010020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技能,它不仅关乎知识的获取,更关乎心灵的滋养和视野的拓展。对于小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和纷繁复杂的阅读信息,如何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育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课程设计、阅读指导方法和阅读交流平台几个方面出发,探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策略,为学生的阅读之旅点亮一盏明灯。
1.优化课程设计,实现阅读梯度化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基石。科学的阅读梯度规划能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持续的阅读动力。例如,低年级的阅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基本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画面精美、故事性强的图画书,如《小蝌蚪找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细节来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其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还可以设计简单的阅读任务卡,让学生在完成基础阅读后,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与此同时,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开始尝试阅读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小王子》《柳林风声》等富含哲理、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1]。设计“人物性格分析卡”,让学生通过收集人物的语言、行为等信息,绘制人物性格特征图,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此外,高年级的阅读任务则需要进一步提升难度和深度。可以选择《昆虫记》《中国历史故事》等科普类和人文类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书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其归纳、总结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强化阅读指导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科学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重要保障。合理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本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在整本书阅读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浏览书名、目录、插图等方式,对全书内容形成初步印象。以《神奇校车》系列为例,让学生先观察书籍封面和目录,预测故事可能涉及的科学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以设计预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在阅读《一千零一夜》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提问法”,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关于故事情节的表层问题,关于人物心理的深层问题,以及关于故事寓意的延伸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标注重要内容,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另外,为了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阅读思维导图。以故事主线为中心,延伸出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主题寓意等分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同时,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迁移思维能力。
3.构建多样化的阅读交流平台,促进阅读分享
良好的阅读交流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阅读体验。创设丰富的阅读交流平台,让阅读成为一种充满乐趣的群体活动。班级图书角是学生日常阅读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按照不同主题设置图书区域,如“科普天地”、“文学花园”等,方便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读物。可以设计“图书推荐卡”,鼓励学生为看过的好书写下推荐语,吸引其他同学阅读。同时,定期更新图书角的布置和图书种类,保持阅读环境的新鲜感。另外,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能够活跃阅读氛围。可以组织“小小说书人”活动,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动作,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举办“读书演讲会”,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表达对作品的独特见解[2]。再有,组建阅读小组是促进深度阅读交流的有效方式。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水平,将其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定期举行讨论会,交流阅读感受,分享阅读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看法。
结语:
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需优化课程设计、强化阅读指导方法,并构建多元阅读交流平台。这些举措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锻炼其自主阅读力与批判思维,为终身学习筑牢基础。未来我们还需继续探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之路,为孩子们营造书香四溢、智慧充盈的阅读天地,让他们在书海中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 杨 婷 . 小 学语 文 整 本书 阅 读 教 学实 践 研 究 [J]. 教 师 博览,2024,36(18): 58-60.
[2] 李倩蓉.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 2024,18(2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