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徐梦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新方向。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这种协同育人模式,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专业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二者协同育人,能够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政的熏陶,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大思政课”强调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整合各方资源。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响应,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既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课堂案例分析
(一)工科专业课程案例——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力学》课程中,教师结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在讲解建筑结构稳定性时,引入港珠澳大桥的案例。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诸多挑战,但建设者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成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建成了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力学结构,深入讲解建筑力学的专业知识。随后,组织学生讨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所展现出的工匠精神、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文科专业课程案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以《论语》教学为切入点,开展协同育人教学。在讲解《论语》的经典篇章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还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仁”“礼”“义”等思想观念。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论语》中的思想观念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想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协同育人理念
高校教师要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并非思政课教师的专属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程教师,都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的共识。同时,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高校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明确二者在育人目标上的分工与协作。同时,要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脱节。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跨学科的思政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思政教育渠道。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同时,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为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首先,要建立协同育人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其次,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最后,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五、结论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通过树立协同育人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协同育人保障机制等策略,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实践,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