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缘缝合术治疗恢复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盖 吴璠
襄阳爱尔眼科医院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联勤保障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九一医院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
引言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我国首位致盲性角膜病,复发率高达 34% ,这在 2022 年的《中华眼科杂志》已经有所提及。恢复期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是导致视力损害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传统药物治疗下仍有 22% 患者迁延不愈。由此可见,HSK 的疾病负担是较为严重的,往往会非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睑缘缝合术通过减少眼表暴露改善局部微环境,在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中已证实可缩短修复时间 40% ,本研究将首次系统评估该术式在 HSK 恢复期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在临床中的价值以及指导意义。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期间就诊的60 例恢复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HSK 诊疗专家共识(2021)》中关于恢复期的诊断标准,具体表现为溃疡愈合后持续存在角膜上皮缺损 ⩾14 天,且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3 分(采用 12 分制评分系统)。同时,患者需满足抗病毒治疗稳定状态,即血清 HSV-IgM 检测结果已转阴。
研究设置了严格的排除标准,包括:合并细菌或真菌等混合感染者;既往有眼表手术史者;以及患有严重干眼症的患者(Schirmer I 试验结果 <5mm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 60 例患者均等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 )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 n=30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睑缘缝合术治疗。
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角膜缺损面积等关键指标上均具有可比性( P>0.05 ),具体情况可见表格 1,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更昔洛韦凝胶( 0.15% )每日 4 次点眼,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每日 6 次点眼,以及自体血清滴眼每日 4 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外侧睑缘缝合术。该手术旨在通过部分缝合外侧睑缘来减少眼表暴露,促进角膜修复。
外侧睑缘缝合术的具体操作如下:在局部麻醉下,切除上下睑缘外侧 1/3 处宽度为 smm 的上皮组织。随后,使用 5-0 尼龙线进行褥式缝合 3 针,缝合时保留中央 10mm 的睑裂,以确保患者的基本视力和眼球活动。外侧睑缘缝合术后 6 周,根据患者的角膜修复情况,决定是否拆除缝线。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两个方面: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时间,通过荧光素染色阴性来确定;以及术后 3 个月的复发率,定义为出现新发角膜溃疡或基质浸润的情况。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治疗方案对角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除了主要指标外,本研究还关注以下次要疗效指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的变化,用于评估治疗方案对视力的影响;泪膜破裂时间(BUT),用于评估泪膜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包括疼痛、异物感和畏光,采用 0-10 分的评分系统,以了解患者治疗前后舒适度的变化。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估了治疗方案的整体疗效。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0 软件作为处理实验数据的工具,各项数据数值主要以(
)来表示;得出的数据使用 t 检验、 χ2 检验进行分析,当 P<0.05 时,我们认为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视功能改善
观察组 LogMAR 视力从 0.82±0.21 提升至 0.36±0.15 ( 1=8.94 , P<0.001 ),23 例( 76.7% )提高 ⩾2 行;对照组仅 12 例( 40.0% )达到同等改善( χ2=8.02 , P=0.005 ),具体数据可见表格 2。

(二)角膜修复与复发情况
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38.2% ( 10.2±2.3 天 vs.16.5±3.1 天,t=9.47 , P<0.001 )。术后 3 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仅 2 例 6.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例 30.0% )( χ2=6.13 , P=0.013 )。
三、讨论
睑缘缝合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价值。该术式通过减少眼表暴露面积和降低眼表机械性刺激,为角膜创造了一个相对湿润、低刺激的微环境,从而显著促进了角膜上皮的修复进程。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接受睑缘缝合术治疗的 HSK 患者中,角膜上皮的完全修复时间显著缩短至平均 10.2 天,这一结果相较于传统单纯药物治疗组有了明显的提升[1]。
更为重要的是,睑缘缝合术在降低 HSK 复发风险方面也表现出色。研究结果表明,该术式能够将术后 3 个月内 HSK 的复发风险降低高达 76.3% ,其相对风险比(RR)仅为 0.24,且 95% 的置信区间(CI)为 0.07-0.79,这一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充分证实了睑缘缝合术在预防 HSK 复发方面的有效性[2]。
基于上述临床证据,我们建议对于经标准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HSK 患者,应早期考虑实施外侧睑缘缝合术。早期手术干预不仅能够加速角膜上皮的愈合,还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3]。
为了进一步优化睑缘缝合术的疗效,我们提倡在术后联合进行泪膜稳定性监测。通过定期评估泪膜破裂时间(BUT)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泪膜功能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例如,对于泪膜稳定性较差的患者,可以加强人工泪液的使用频率,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泪膜功能,以确保角膜表面的湿润环境,进一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和减少复发风险[4]。
综上所述,外侧睑缘缝合术在 HSK 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减少眼表暴露和机械性刺激,显著缩短了角膜修复时间并降低了复发风险。结合术后泪膜稳定性监测,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为 HSK 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毕娟,卢建群,杜慧斌,等.睑缘缝合术治疗恢复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3,13(01):13-15.
[2]张光红,李小玉,李杜军,等.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10):1081-1084.
[3]江丹,刘新泉,张殷建,等.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的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8,38(08):746-750.
[4]刘淑英,李志清,陈露霞,等.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症的效果[J].眼科,2013,22(0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