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市政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作者

崔雅昕

天津市宏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1.1 缺乏协调性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协调性的缺失是导致成本超支和资源浪费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沟通障碍和信息孤岛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工程变更频繁发生,进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建立跨学科团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决策的集体参与,从而提高协调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此外,协调性的缺失还体现在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例如,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设计调整,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导致了额外成本的产生。因此,加强各阶段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计划的准确性,是减少变更、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1.2 变更设计未能有效管控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中,变更设计的管控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市政工程通常涉及公共利益,其设计变更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变动、公众需求、技术进步等。在变更设计的管控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是主要问题。工程造价控制需要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框架,以确保在设计变更发生时,能够及时评估其对成本和进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此外,变更设计的管控还需要强化合同管理,明确变更设计的审批流程和责任归属。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设计变更的条件、程序和补偿机制,以减少因变更引起的纠纷和额外成本。同时,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可以提供客观的变更成本分析,帮助项目管理者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因此,只有通过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标准,才能实现对市政工程变更设计的有效管控,从而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3 信息化技术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效率和精确度的关键。当前,尽管许多市政工程已经开始采用信息化手段,如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云计算平台,但这些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和规避潜在的造价风险。因此,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未来,将依赖于我们如何更深入地整合和应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2 市政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2.1 强化项目立项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策略与执行中,强化项目立项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整体成本效益的核心。因此,这一阶段的管理尤为关键。此外,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可以更全面地评估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避免因追求短期成本节约而忽视了长期的维护和运营成本。在项目立项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需求,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带来最大的效益。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包括专家评审、公众参与和风险评估等环节,能够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通过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社会影响力,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加强前期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准确把握项目的定位和规模,也是有效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

2.2 优化设计与招标阶段控制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优化设计与招标阶段的管理是确保成本效益的关键环节。设计阶段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经济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施工阶段的变更和调整,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此外,招标阶段的控制同样重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透明的评标过程,可以有效避免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承包商。因此,通过在设计和招标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将更加科学、合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本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2.3 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中,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施工阶段涉及大量的资源调配和成本支出,因此,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还应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应要求变更请求必须经过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并由项目管理团队审批。例如,某城市地铁扩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变更管理小组,对所有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和控制,最终将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控制在了预算的 10% 以内,有效避免了成本的无序增长。最后,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还应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材料和设备的实时跟踪和库存优化。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材料进行追踪,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减少现场存储空间和资金占用。

2.4 引入信息技术,提升动态管控水平

在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中,引入信息技术是提升动态管控水平的关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正逐步从传统的静态管理向动态、智能化管理转变。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历史造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未来造价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将市政工程造价的不可控因素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为造价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造价控制存在诸多挑战,如缺乏协调性、变更设计未能有效管控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途径,包括加强立项及工可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优化设计与招标阶段控制、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引入信息技术提升动态管控水平以及加大造价审核力度,规范审核程序。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成本,提高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精细化管理,我们能够确保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年勇萍.新型绿色市政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微探[J].散装水泥,2024,(02):163-164+167.

[2]郑小英.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超概预算的原因与控制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23,(12):91-93.

[3]袁凤仙,俞娟.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探析[J].居舍,2019,(24):168.

[4]黄国华.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07.DOI:10.16141/j.cnki.1671-8089.2019.08.090.

[5]吕麾,李中梅.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