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过程咨询模式的 EPC 项目造价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于宁
身份证号码:140212199402080110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EPC 项目模式凭借整合设计、采购、施工环节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造价管理受多因素影响,风险突出。全过程咨询模式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为 EPC 项目造价管理带来新路径,可助力精准识别与应对风险,保障项目经济效益。
二、全过程咨询模式与 EPC 项目概述
2.1 全过程咨询模式内涵
全过程咨询打破传统专业咨询分离局面,由综合咨询单位或联合体提供连贯服务。决策阶段辅助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从造价角度优化方案;施工阶段监督进度、质量、安全与造价;竣工结算阶段审核结算,确保准确。
2.2 EPC 项目特点
EPC 项目中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等全过程,对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担责。该模式促进环节融合,减少协调成本,明确责任主体,能提升建设效率。
三、基于全过程咨询模式的 EPC 项目造价风险识别
3.1 决策阶段造价风险
决策阶段对项目造价影响深远。可行性研究深度不足是突出问题,部分项目因时间紧迫或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工作流于形式。例如在某山地公路 EPC 项目中,前期地质勘察不细致,施工时发现大量溶洞需处理,导致工期延误半年,造价增加超 3000 万元。投资估算编制不合理同样关键,编制人员若对项目理解不深、指标选用不当,或忽视市场动态因素,易使估算与实际偏差巨大。如某产业园项目,因未考虑设备价格上涨趋势,实际造价超出估算 25% 。
3.2 设计阶段造价风险
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部分设计人员过度追求方案美观创新,忽视经济合理性,采用昂贵材料或复杂结构,大幅推高造价。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特殊幕墙设计使造价较常规方案增加 40% 。同时,EPC 项目边设计边施工的模式,加上前期设计深度不足、业主需求变动,导致设计变更频繁。如某住宅小区项目施工中,业主调整户型布局,引发墙体拆除重建,材料浪费超 500 万元,工期延误 2 个月。
3.3 采购阶段造价风险
采购阶段风险主要来自采购计划与供应商选择。采购计划若未综合考虑进度、供应周期和价格波动,易出现材料积压或供应不及时的情况。采购过早会增加仓储和资金成本,过晚则导致赶工费用增加。某桥梁项目因关键设备采购延迟,赶工成本超 800 万元。供应商选择不当会带来质量和供货问题,不合格材料不仅造成返工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某体育馆项目因钢结构材料质量问题,损失 600 万元并延误工期。
3.4 施工阶段造价风险
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与现场签证管理混乱是施工阶段主要风险。不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方法会降低效率、延误工期,增加人工和设备成本。某写字楼项目因垂直运输方案不佳,工期延误 1 个半月,成本增加约 300 万元。现场签证若不及时、内容不明确或手续不完备,会给结算带来争议,影响资金结算进度和双方利益。
3.5 结算阶段造价风险
结算阶段,资料不完整和审核不严格影响造价准确性。缺失变更通知、签证单等关键资料,会使结算工作停滞。某装修项目因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缺失,结算拖延数月。结算审核人员能力不足或责任心不强,会导致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等问题。某厂房项目审核疏漏,多支付工程款超 50 万元,损害建设方利益。
四、基于全过程咨询模式的 EPC 项目造价风险应对策略
4.1 决策阶段造价风险应对
决策阶段是把控造价的源头,组建涵盖地质、经济、工程等领域的专业团队,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过往同类项目的造价数据、市场波动趋势等信息,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对项目地质条件、建设过程进行预演。如在某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中,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提前发现多处不良地质区域,避免了施工阶段因地质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与成本激增。投资估算环节,选用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造价人员,结合项目特点,采用系数估算法、指标估算法等科学方法,同时建立“编制 - 复核 - 评审”三级审核机制,由资深造价专家与行业顾问进行多轮把关,将投资估算误差严格控制在 125% 以内,为项目后续造价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4.2 设计阶段造价风险应对
设计阶段采用多专业协同评审机制,组织设计、造价、施工等专业人员,引入价值工程理念,对设计方案进行功能与成本的系统分析。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原设计方案追求独特造型,使用大量异形幕墙,经评审后调整为规则立面设计,在保持建筑风格的同时,降低造价达 20% 。针对设计变更,制定分级审批制度,一般性变更由项目负责人审核,重大变更需组织业主、设计、造价等多方联合评审,并建立详细变更台账,记录变更原因、涉及工程量、费用增减等信息,实时监控变更对造价的影响,确保变更可控。
4.3 采购阶段造价风险应对
采购阶段借助 BIM 5D 技术,将施工进度计划与材料设备需求深度整合,实时跟踪市场价格波动,动态调整采购计划。如在某大型桥梁项目中,通过 BIM 5D 系统预测到钢材价格即将上涨,提前启动采购流程,节省成本约 300 万元。同时,构建供应商全流程管理体系,从资质审查、实地考察到履约评价进行严格把关,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对优质供应商给予缩短付款周期、增加订单量等优惠政策,对履约不佳的供应商及时清退,保障材料设备质量与供应时效,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返工与工期延误成本。
4.4 施工阶段造价风险应对
施工阶段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高层住宅项目为例,经对比分析,选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替代传统悬挑脚手架,不仅降低 15%的成本,还缩短了 20% 的工期。同时,制定标准化现场签证流程,明确签证发起、确认、审核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利用移动办公 APP 实时上传签证相关影像、图纸等资料,实现签证过程透明化、可追溯,减少因签证管理混乱引发的结算争议,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风险。
4.5 结算阶段造价风险应对
结算阶段建立“一项目一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从项目启动起,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确保工程变更通知、现场签证单、验收报告等结算资料完整无缺。组建由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深审计人员构成的专业审核团队,采用全面审核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广联达等造价软件自动比对工程量,对存在争议的项目组织专家会商,通过多方论证确定最终结算金额,严格把控结算准确性,避免出现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等虚增造价的情况,保障项目造价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五、结论
基于全过程咨询模式的 EPC 项目在决策、设计、采购、施工及结算阶段均面临造价风险。从决策阶段的研究不足,到结算阶段的审核疏漏,每个环节的风险都可能影响项目成本。通过构建专业团队、引入先进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等精准应对策略,可显著提升造价管控能力,保障项目经济效益。未来需持续深化该模式应用,优化管理体系,推动建筑行业项目造价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贾磊. 项目全过程咨询管理与 EPC 模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2022,39(1):47-53.
[2] 齐瑞瑞. EPC 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及控制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2024(21):162-165.
[3] 王林敏. 基于 EPC 总承包模式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 安徽建筑,2018,24(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