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与技术应用
许明才
身份证号码:370724198211041419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建筑行业用水量持续攀升,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程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打造健康、适用且高效的空间。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用水的关键环节,其节水设计与技术应用,对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目标极为关键。借助优化设计与先进技术设备,能有效降低建筑水资源消耗,提升利用效率,减少污水排放,为缓解水资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二、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策略
2.1 优化给排水管网设计
合理规划给排水管网布局,缩短管网长度,降低水头损失,减少水资源输送浪费。采用分区供水、减压节流等措施,稳定管网水压,避免因水压过高造成水资源浪费与管道损坏。以高层建筑为例,可采用分区供水系统,依据不同楼层用水需求设置相应供水压力,防止底层用户水压过高导致水资源浪费。
2.2 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龙头、节水淋浴喷头等。这些器具经优化设计,能在满足用户正常使用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用水量。比如,节水马桶采用双冲模式,小冲用于小便,大冲用于大便,可按需选择冲水量,相比传统马桶可节水 30% 以上;节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和限流装置,精准控制水流大小,减少水的浪费。
2.3 建立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设计的重要部分。在建筑屋面、地面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后,经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用于建筑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补水、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该系统既能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消耗,又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2.4 实施中水回用系统
中水回用系统收集建筑内生活污水(如洗浴废水、洗衣废水等)和部分雨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建筑内非饮用水用途,如冲厕、绿化灌溉、洗车等。实施中水回用系统可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污水排放。设计时,需依据建筑实际用水需求和水质状况,合理选择处理工艺与设备,确保中水水质和水量满足回用要求。
2.5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给排水系统,根据建筑用水需求自动调节水泵运行频率、流量和压力,实现水资源精准供应,避免因供水过剩或不足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智能控制系统能及时发现并预警给排水系统中的漏水、故障等问题,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维护管理效率。比如,在给排水管道安装流量、压力和水质传感器,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智能控制系统,系统依预设程序自动控制水泵、阀门等设备,实现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运行。
三、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技术应用
3.1 雨水渗透技术
雨水渗透技术通过地面渗透设施(如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渗透池等)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透水铺装采用多孔材料铺设地面,使雨水快速渗透地下,还能过滤净化雨水;下凹式绿地将绿地高程设为低于周边地面,让雨水自然流入,经植物和土壤净化后渗透地下;渗透池则在地下设蓄水池,收集雨水并缓慢渗透。该技术投资少、效果好、维护简便,在绿色建筑中广泛应用。
3.2 太阳能热水技术
太阳能热水技术利用太阳能加热水,为建筑供应生活热水。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太阳能热水系统通常由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循环泵和控制系统组成。设计时,需根据建筑地理位置、朝向、热水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太阳能集热器类型、面积和安装方式,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在阳光充足地区,可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其集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寒冷地区,宜采用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其保温性能好,能在低温环境正常工作。
3.3 空气源热泵技术
空气源热泵技术利用空气中的热量加热或制冷水,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空调服务。该系统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运行稳定,在绿色建筑中前景广阔。空气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和控制系统组成。制热时,压缩机将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循环水使其升温;制冷时,冷凝器变为蒸发器,制冷剂吸收循环水中热量使其降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形成互补式热水供应系统,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3.4 智能节水灌溉技术
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利用传感器、控制器和灌溉设备组成自动化灌溉系统,根据植物需水情况和土壤墒情自动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该系统一般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控制器、电磁阀和灌溉喷头等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气象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数据,控制器依据传感器数据和预设灌溉策略,自动控制电磁阀开闭,调节灌溉喷头喷水量和喷水时间。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绿色建筑绿化灌溉中应用广泛,能有效提高灌溉用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
四、案例分析
某绿色建筑住宅小区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积极创新,采用多项节水设计策略与技术,成效显著。
在管网设计上,该小区依地形和用水需求划分供水区域,设置 3 座加压泵站与 5 处减压装置,使管网水压稳定,减少水资源输送浪费。通过优化布局,管网长度缩短 20% ,水头损失降低 15% 。卫生器具选用方面,小区统一安装节水型产品。节水马桶采用双冲模式,每次冲水量较传统减少 3升;节水龙头控制水流速度,流量较普通龙头降低 30% ;节水淋浴喷头优化结构,用水量减少 25% 。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高效运行,屋面和地面铺设雨水收集管网,连接总容量达 500 立方米的蓄水池。处理后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每年节约市政自来水 3000 立方米。中水回用系统收集居民洗浴、洗衣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每天处理污水量达 100 立方米,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管网压力、流量等参数,根据用水需求自动调节水泵运行,可减少 10% 的供水能耗,还能及时预警故障。
节水技术应用成果同样突出。小区内 20% 的地面采用透水铺装,配合下凹式绿地,雨水径流系数降低 35%⨀⨀ 。部分住宅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面积达 300 平方米,满足 80% 居民生活热水需求,每年节约电能5 万千瓦时。集中供暖和空调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能效比达 3.8,每年节约能源费用 15 万元。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使绿化灌溉用水量较传统减少35% 。通过这些措施,该小区人均用水量较传统小区降低 35% ,成为绿色建筑项目的节水典范。
五、结论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与技术应用,对建筑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助管网优化、选用节水器具、构建雨水及中水系统、运用智能控制,以及采用多种节水技术,能有效降低建筑水资源消耗,提升利用效率,减少能耗与污染。未来,应持续加强研究推广,完善标准规范,推动技术创新,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高乔湘. 基于节水技术的绿色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2):18-20.
[2] 张晨宇.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措施探微[J]. 数字化用户,2018,24(20):45.
[3] 杨秀领. 绿色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节水设计探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