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刘燕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 271400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逐渐朝着核心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发展的方向融合迈进,议题式教学凭借设置开放性、争议性大并且联系现实的社会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推动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以及公民参与意识的提升,目前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紧贴社会生活实际,为议题式教学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资源支持和实施保障,本研究打算对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实施途径展开深入探究,希望为教学模式革新给予理论依据和操作参照。

一、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一)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议题导向型教学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辨析、研讨、反思等多种途径,助力学生领会政治理论并塑造核心学科素养,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教师可选定“网络文明与言论责任”这一带有时代特色的主题,促使学生剖析典型案例并形成个人见解,此类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把抽象的价值观念同具体情境融合起来,而且能凭借逻辑思辨来加深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能力,经过系统化的议题探究,学生既可稳固所学知识,又可慢慢形成稳固的道德评判体系和政治认同观念,从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上的双重目的。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传统政治课堂由于理论内容太过抽象,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所以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议题式教学法则凭借创建具体情境,关注关键问题,明显改善了课堂的实践性和吸引力,它的重要原理就是把学科知识变成有探究意义的主题,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在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怎样共同发展这个实际议题,规划资料搜集,分组议论之类的活动环节,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结构的认识,又有效地培育了他们信息整合,真正实现了“以研促学”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三)实现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而议题式教学法则给这种教育方针的落实赋予了有效的途径,它依靠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实际议题,促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去探究更为宽广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而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实际参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而且渐渐塑造起理性思维、开放心态和担当精神等关键素养,议题式教学冲破了以往那种单纯的知识灌输形式,把价值观引领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很好地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个体全面成长方面独有的价值。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议题设计应注重典型性与层次性

议题式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取决于议题设计水平,其中典型性与层次性是主要因素。典型性强调选取的议题要契合人教版教材的核心知识点,还要结合社会现实热点,既突出学科价值又体现时代特色,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并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层次性则要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设计逻辑递进、循序渐进的议题序列,促使学生从浅层理解逐渐深入到深层次思考,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政治与法治》(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模块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个基础性议题,让学生明白行为规范包含多种构成并存在相互联系;之后再慢慢过渡到更复杂的议题情境——比如“司法公正与社会信任”,并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及其价值取向。通过这种结构化、采用递进式议题设计模式,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要义,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逐层递进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价值评判能力,进而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优化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

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要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系统化与细致化塑造,重点在于创建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指导功能并存的机制,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深度思考能力,当以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作为研究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促使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国家角色,在实际场景里执行议题阐释,论辩互动以及决策制订等任务,这样就能深切体会到全球治理的繁杂之处以及多边合作的重要意义,而且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推理水平和语言表达技巧等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要冲破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局限,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助力学生冲破认知障碍,优化思维品质,这种模块化且富有弹性的教学方式,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把议题探究当作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三)构建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议题驱动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冲破传统单一知识点检测的束缚,去形成以过程性以及表现性评定为主元素的综合评价架构,这个体系要教师从很多角度去观测并且记载学生的学习进程,既要重视成果导向,也要看重探究进程当中所蕴含的变动走向,其评价维度包含课堂互动里的思维深度以及语言表述规范性,研究型作业的质量水准和革新能力,团队协作之时的角色分布和成绩价值这些核心部分,以此展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总体情况,当下的情形中,格外看重成立起学生自评与他人互评的渠道变得越发关键,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梳理自身的学习过程,并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在他人反应里面锻炼自己对好坏的公正判断,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之处,并渐渐养成持续完善学习的状态,从而促进元认知能力得以提升和成长。教师不仅应从学理逻辑、基于创新思维与实践可行性原则的专业评价,还应构建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可以达成“以评促学”和“以评导教”的目的,保证评价不再只是教学流程的结束点,而是促使学生不断前行的重要工具,从而给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赋予强大的助力,助推议题式教学在改善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收获更好的成果。

结束语

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应用效果明显,它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发展要求,又给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教师要依照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细心规划议题主题,全面改良教学环节,完善评价体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育的多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鲍家俊 .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J]. 高考 ,2025,(16):148- 151.

[2] 吴晨月.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 学生·家长·社会 ,2025,(20):91- 93.

[3] 赵丽娟 .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J]. 求知导刊 ,2024,(33):62-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