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项目的课证赛融合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陆卫健
江苏省启东市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启东 226200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工程造价领域对数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1+X 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课证赛融合模式将专业课程学习、 1+X 证书考核以及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项目课证赛融合模式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一)行业发展的需求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工程造价计算方式逐渐被数字化工具所取代,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工程造价软件等数字化技能,以实现工程造价的精准计算和高效管理。因此,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数字化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 1+X 证书制度的推动
1+X 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证书是 1+X 证书制度中与工程造价专业紧密相关的证书之一,它明确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数字化技能标准和知识体系。通过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职业技能竞赛的促进作用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通过参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竞赛的标准和要求也能够为专业教学提供参考,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 1+X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项目课证赛融合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体系重构
以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证书的技能标准为依据,重构“基础课程 + 核心课程 + 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侧重专业基础知识,核心课程围绕证书培训内容培养数字化应用能力,拓展课程提供选修内容以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注重课程衔接与融合,避免内容重复,例如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现二维向三维计量的转变,并嵌入工程造价软件操作技能,提升教学效率与实践性。
(二)教学内容优化
将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深度整合,明确课程与证书考核点的对应关系,例如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中增加 BIM 模型识图内容。同时引入行业新技术和新标准,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行业适应力,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三)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证书培训内容和竞赛项目转化为实际任务,如分组完成建筑工程的计量、计价及造价分析,提升学生实践与协作能力。结合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三维模型、在线平台管理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练习软件操作,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习直观性与互动性。
(四)赛事资源整合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竞赛标准融入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建立竞赛资源库,整理竞赛规程、题目及作品等资料,作为教学参考,并分析行业动态,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实现竞赛资源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联动。
四、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项目课证赛融合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通过课证赛融合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 BIM 技术、工程造价软件等数字化工
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工程量计算、计价和造价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证赛融合模式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中,学生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证赛融合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行业新技术和新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参与证书培训和竞赛指导工作,教师能够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和需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课证赛融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关键问题。首先,课程与证书的融合深度不足,部分课程仅对证书内容进行简单嵌入,未能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导致学生难以系统掌握数字化应用技能,教学效果有限。其次,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包括配套教材、真实工程案例、专业软件等支撑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团队建设亟待加强,部分教师对行业新技术(如BIM、大数据)的应用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与课证赛融合的高要求存在差距,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实践任务。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证书通过率。
(二)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系统性措施加以改进。一是深化课程与证书融合,组织教师团队分析证书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例如将BIM 计量、造价大数据分析等技能点分解到核心课程,并设计跨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确保知识衔接连贯。二是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企业开发活页式教材、真实工程案例库,引入行业主流软件(如广联达、鲁班),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贴近岗位的学习条件。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提升教师能力:定期开展专项培训、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同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保障课证赛融合的高质量实施。
六、结论
1+X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项目的课证赛融合模式是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和赛事资源整合等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能够不断完善该模式,为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垚秋, 石瑞, 吴有进.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全过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房地产世界 , 2025, (05):74-76.
[2] 曾丽娟 , 鲍立平 . “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探索——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J]. 广西教育 ,2022, (36): 134-137.
作者简介:陆卫健(1983 年5 月17 日),男,人,汉族,本科,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