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探究
马潇
康润(天津)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1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1.1 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监测指标包括二氧化硫( SO2 )、氮氧化物( NOx )、颗粒物( PM10 、 PM2.5 )、一氧化碳( co )、臭氧( |O3| )等污染物浓度。通过在城市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站点,利用专业监测设备,如气相色谱仪、质谱仪、颗粒物监测仪等,实时采集空气样本并分析其中污染物含量,从而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
1.2 水质监测
监测参数包括酸碱度( pH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 NH3–N )、总磷(TP)、总氮(TN)、重金属(如汞、镉、铅等)以及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群数)等。采用现场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或者利用在线监测设备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水质数据,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及水质是否符合相应标准。
1.3 噪声监测
噪声监测主要针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使用噪声监测仪在特定位置和时间段进行噪声数据采集,监测指标为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通过对噪声数据的分析,了解城市不同区域噪声污染水平,判断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1.4 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内容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以及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多环芳烃等)。在城市不同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农业区等)采集土壤样本,通过化学分析、仪器检测等手段测定土壤中各项指标含量,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
2 环境监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1 空气质量监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能够反映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扩散规律。在城市规划中,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将大气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区域,以减少工业废气对城市居民区等敏感区域的污染影响。同时,合理规划工业集中区,集中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便于对工业废气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和排放管控。例如,某城市通过长期空气质量监测发现,城市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且该区域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在后续城市规划中,将新的工业项目主要布局在城市西南部,并加强该区域工业废气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监管,有效降低了工业污染对城市整体空气质量的影响。
2.2 水质监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
2.2.1 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水质监测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在饮用水水源地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对水源水的水质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密切关注水源水的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隐患,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直排等。一旦监测到水质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控和治理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城市居民的饮水健康。例如,某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位于一条河流上游,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水源水的各项指标。在一次监测中发现水源水氨氮浓度异常升高,经排查确定是上游某企业违规排放含氨氮废水所致。相关部门立即责令该企业停产整顿,并采取了水源水净化处理等应急措施,有效保障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2.2.2 指导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与建设
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污水产生量、水质特征以及污水排放规律,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依据。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处理工艺,确保能够有效处理城市污水,使其达标排放。对于污水排放量大、水质复杂的区域,优先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根据水质特点选择针对性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组合工艺。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预留污水处理设施的扩建空间,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对污水处理的需求。例如,某城市在新开发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园区企业类型和生产工艺的分析,预测园区污水产生量和水质情况,据此建设了一座规模适宜、处理工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能够有效处理园区内各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保护了园区周边水环境。
2.3 噪声监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
2.3.1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规划
噪声监测结果能够反映城市不同区域的噪声污染水平。在城市功能分区规划中,充分考虑噪声因素,将对噪声敏感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学校、医院等)与噪声源(如工业区、交通干道、商业区等)进行合理分离,设置足够的噪声防护距离,或者利用自然地形(如山体、树林等)、人工屏障(如隔音墙等)等降低噪声对敏感区域的影响。
2.3.2 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通过对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和分析,了解不同道路类型、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对噪声产生的影响规律,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对于噪声污染严重的道路,采取优化道路线形、改善路面材质(如采用低噪声路面)、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控制车速等措施,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同时,在规划新建道路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合理选择道路走向和选线,避免穿越噪声敏感区域。例如,某城市的一条老路由于路面破损、交通流量大,道路交通噪声扰民问题突出。通过对该道路进行噪声监测和分析,对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设,采用了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并优化了交通信号灯设置,减少了车辆怠速和急刹车现象,道路交通噪声得到有效降低。
2.4 土壤监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建设项目土地开发利用前,进行土壤监测,评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对于存在污染的土壤,根据污染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土壤修复措施,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确保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避免污染土壤对后续项目建设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例如,某城市计划在一块原工业用地上建设住宅小区,在项目前期土壤监测中发现土壤中重金属镉和多环芳烃含量超标。经过详细的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采用了异位化学淋洗和生物降解相结合的土壤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修复。修复完成后,再次进行土壤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各项指标均符合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保障了该地块后续开发建设的环境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 晴雨表” 和“ 导航仪” ,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周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自动化监测、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环境监测的深度融合,让监测网络更密集、数据更实时、分析更智能,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注入新动能。它不仅守护着城市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安全、土壤健康与生态平衡,更在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博弈中,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划定了科学边界。
参考文献:
[1] 常上宇.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及发展策略[J]. 农村科学实验,2025(2):49-51.
[2] 刘贵敏.空气污染源解析及环境监测技术综述[J].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25(1):76-78.
[3] 庞莉.集成环境监测技术在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