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娃娃家”环境创设的情境化设计与幼儿角色扮演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陈福容
四川天府新区第二十幼儿园 610213
引言: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与成长方式,小班幼儿正处于角色扮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娃娃家”作为小班常见的角色游戏区域,其环境创设对幼儿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情境化设计的“娃娃家”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更真实、更丰富的体验场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投入角色扮演,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能力发展特点
(一)角色认知简单
小班幼儿正处于角色意识初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较为表面和具体,往往只能把握一些常见角色最基础的行为特征,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知道“妈妈”的角色是做饭、照顾宝宝,但很难理解妈妈在家庭中的多重职责以及背后蕴含的情感体验,如关爱、操心和付出,他们的角色选择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如模仿父母、老师或医生的行为,而对角色的复杂性缺乏深入认识,同时这一阶段的幼儿角色转换能力较弱,一旦进入某个角色情境后,就倾向于持续扮演该角色,不容易接受角色的变化或调整。
(二)语言表达有限
在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难以用完整、丰富的语言描述角色行为和情感体验,他们通常使用简短、重复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细节描述和逻辑组织,比如在“医生看病”的情境中,幼儿可能会说“我在打针”,却无法进一步说明病人是否疼痛、自己是如何安慰病人的等情节,此外由于词汇量有限,他们在与同伴互动时也容易出现表达不清或误解的情况,影响了角色扮演的深入展开。
(三)社会交往能力初步发展
小班幼儿虽然已有初步的社交意愿,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其社会交往能力仍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开始愿意与同伴接触,但在实际互动中常常表现为争抢玩具、独自玩耍等行为,合作意识较弱,缺乏轮流、分享等基本的社会技能,比如在“娃娃家”中,多个幼儿可能都想扮演“妈妈”的角色,因角色分配不均而产生冲突,随着游戏的进行,部分幼儿会逐渐尝试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如递玩具、模仿对方动作、说出简单的请求语句等,表现出初步的合作倾向。
二、情境化设计与幼儿角色扮演能力发展的关系
(一)激发角色扮演兴趣
情境化设计通过模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如厨房、卧室等,创造出高度还原的家庭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兴趣;当孩子们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和道具时,他们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比如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厨房环境中,孩子们可以使用仿真厨具进行“烹饪”,这种亲身体验不仅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也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理解。
(二)促进角色认知发展
情境化设计通过具体的场景和道具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角色,这对他们的角色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厨房场景中,幼儿可以通过操作炉灶、锅碗瓢盆等道具,了解“妈妈”或“厨师”的日常职责,这有助于他们逐步拓展对不同角色的认识,此外随着情境化设计的不断丰富,幼儿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化的角色和场景,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角色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化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至关重要。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与同伴沟通,描述角色的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一过程有效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模拟医院的情境中,幼儿可能会模仿医生询问病情并给出建议,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通过情境化设计中的多样化场景和道具。
三、“娃娃家”情境化环境创设策略
(一)营造真实生活场景
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娃娃家”中,营造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景是激发其参与兴趣和提升角色代入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依据家庭的基本结构,在活动区域中设置厨房、卧室、客厅等功能分区,并配备相应的家具与道具,如小床、衣柜、沙发、餐桌椅、炉灶、锅碗瓢盆等,这些真实的布置能够帮助幼儿迅速进入角色状态,增强游戏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比如当幼儿看到厨房中的小炉灶和锅具时,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家中妈妈做饭的情景,激发他们模仿“妈妈”角色的欲望,主动进行烹饪、喂养娃娃等行为,这种高度还原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幼儿建立对家庭功能区域的认知,引导他们在模拟生活中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方式,此外真实场景的创设也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二)提供丰富角色道具
角色扮演游戏中,丰富的道具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动角色转换与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教师应为“娃娃家”提供多样化的角色道具,涵盖日常生活和职业体验等多个方面,除了常见的娃娃、餐具、玩具家具外,还可以引入医生的听诊器、护士的注射器模型、警察的帽子、厨师的围裙等职业类道具,甚至可以准备一些仿真水果、蔬菜、钱币等辅助材料,这些道具的加入拓展了幼儿的角色选择范围,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角色的理解,比如当幼儿戴上医生的听诊器后,他们会自然地进入“医生”的角色情境,尝试模仿医生看病的动作,用语言与“病人”交流病情,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共情能力,操作这些道具,幼儿能加深对各种职业的认识,在互动中锻炼语言表达、合作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丰富而具有代表性的角色道具,是提升角色扮演游戏教育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创设主题情境
围绕特定的主题或节日创设情境化的“娃娃家”,能够增强角色扮演游戏的趣味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游戏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变化、传统节日或教学主题,对“娃娃家”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和道具投放,比如在春节期间,可以在“娃娃家”门口贴上春联、窗花,屋内挂上红灯笼,摆放年货、红包、年夜饭菜模等道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分别扮演拜年的亲戚、包饺子的家长、送祝福的小朋友等角色,再现春节的家庭团聚场景,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
结论
情境化设计的“娃娃家”环境,对小班幼儿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显著且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宛如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能巧妙地为幼儿搭建起更真实、更丰富的体验场景。这些场景如同磁石一般,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浓厚兴趣。幼儿置身其中,在角色认知、语言表达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都能获得长足发展,为成长积攒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