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管理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作者

李君

兴化市瑞兴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一、引言

园区道路交叉道口作为交通流汇聚与分散的关键节点,其安全性和通行效率直接影响园区整体交通状况。科学合理的改造管理对保障园区交通顺畅、减少交通事故意义重大。随着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流量日益增长,传统的交叉道口设计与管理方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亟需通过实践与创新,探索更高效、安全的改造管理模式。

二、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的实践

(一)交通设施优化实践

在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中,更新与增设交通标志是基础且关键的环节。指示标志的合理设置能够清晰引导车辆和行人的行进方向,如在复杂的多岔路口,设置明确的车道指示标志,告知驾驶员各车道对应的行驶方向。警告标志则用于提醒潜在危险,例如在视线不佳的交叉道口设置“注意行人”“减速慢行”等标志。

标线的重新施划同样重要。清晰、规范的车道线明确划分了不同车辆的行驶区域,避免车道混乱;人行横道线采用醒目的白色涂料,搭配夜间反光材料,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车辆驾驶员的识别度;导向箭头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进行优化,确保车辆有序通行。护栏、隔离墩等交通隔离设施在分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园区交叉道口,通过设置护栏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防止非机动车随意进入机动车道,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风险。

(二)道路线形与渠化改造实践

交叉口进口道拓宽是提高通行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增加车道数量(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右转车道),可以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车辆通过量。在改造过程中,需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现有道路条件,合理确定拓宽宽度和车道划分。渠化岛的设置能够有效规范交通流方向与路径。导流岛通过合理的形状和位置设计,引导车辆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减少车辆转弯时的冲突点;安全岛则为行人过街提供安全的停留区域,尤其在较宽的道路上,行人可以在安全岛等待绿灯,分阶段完成过街。渠化岛的尺寸设计需符合相关规范,同时考虑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材质选择上,可采用混凝土、石材或预制构件等,表面进行防滑处理,并设置反光标识,提高夜间辨识度。

(三)交通管理措施实践

在园区道路交叉道口,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调控至关重要。限行和分流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例如,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对部分大型货车实行限行,引导其避开交通繁忙的交叉道口,减少道路压力;通过设置临时分流标志,将部分车辆引导至周边车流量较小的道路,均衡交通流量分布。某制造园区实施限行和分流措施后,高峰时段的拥堵时长缩短了 40% ,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高。交叉口周边的停车管理直接影响交通秩序和通行效率。合理规划停车区域,明确划定禁止停车区域和停车位,是规范停车秩序的关键。

三、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模式创新

政府、园区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多方协同参与改造管理,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创新模式。在改造前期,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确保改造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要求;园区管理部门结合园区实际需求,提出改造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凭借专业知识,对交通组织和设施设置进行评估和优化。在某产业园区的交叉道口改造项目中,三方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享信息,明确各自责任分工。引入公众意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是提高改造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听证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园区企业员工、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二)技术应用创新

物联网技术在交叉口交通流量实时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感器(如地磁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车辆流量、速度、占有率等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RFID 技术则可用于车辆身份识别和轨迹追踪,为交通管理提供更详细的信息。透水铺装、防滑路面等新型材料在交叉口道路改造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避免路面积水,提高雨天行车安全性;防滑路面采用特殊的骨料和胶结材料,增加路面摩擦力,降低车辆打滑风险。

(三)安全防护创新

主动发光标志、智能警示桩等主动安全防护设施为交叉口安全增添了新保障。主动发光标志通过内置的 LED 光源,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发出明亮的光,提高标志的可见性,使驾驶员能够提前做出反应。智能警示桩则可根据车辆接近情况自动发出声光警示,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智慧斑马线(发光斑马线、感应提示)、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等创新设施为行人与非机动车提供了更安全的通行环境。发光斑马线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自动发光,吸引驾驶员注意,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感应提示斑马线通过雷达或红外感应技术,当检测到行人接近时,发出提示信号,提醒车辆减速避让。

四、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部分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缺乏整体规划,仅针对当前出现的局部问题进行修补式改造,没有从园区交通的整体布局和长远发展考虑,导致改造效果不佳。例如,一些园区在拓宽车道后,未配套调整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造成新的交通瓶颈。此外,改造方案与园区未来发展需求不匹配,随着园区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大,交通流量和流向发生变化,原有的改造方案无法适应新的交通需求,需要再次进行改造,造成资源浪费。智能交通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兼容性差、系统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不同厂家生产的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设备,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不统一,难以实现有效集成,导致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困难。交通管理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二)应对对策

结合园区交通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园区企业分布、人口增长、产业发展等数据,运用交通规划模型,预测未来交通流量和流向,提前规划交叉道口的改造方向和规模。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交叉道口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造规划。加强智能交通技术研发,推动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和互联互通。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实现智能交通设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大对新型材料与工艺的研发投入,通过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产学研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性价比。

五、结论

园区道路交叉道口改造管理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揭示了当前园区交通运行中交叉口的瓶颈问题及其对整体交通状况的显著影响。可以看出,部分交叉口存在的交通拥堵、信号配时不合理以及设计缺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通行效率并带来了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园区管理部门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造实践,包括渠化改造、信号配时优化以及安全设施完善等措施,显著提升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硬化中分带渠化改造案例,充分证明了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对改善交通状况的积极作用。这些实践不仅为园区交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未来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应进一步推广这些创新实践,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交通仿真技术,为园区交通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炜, 陈峻, 徐吉谦. 城市道路交叉口精细化改造设计方法与实践[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2021, 21(4): 178-191.

[2] 杨晓光, 白玉, 马万经. 智慧交叉口协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公路学报 , 2022, 35(6):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