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陈芳兰

江西省遂川县泉江小学  343900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探索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综合品质,它包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这些素养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框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将数学知识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或趣味性的具体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情境,如模拟购物、测量校园、游戏竞赛等,使学生在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体验中理解数学概念,在操作中掌握数学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建构知识转变。

二、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脱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忽视了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些教师设计了过于复杂或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如模拟高铁购票、股票分配等成人化场景,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产生共鸣,这种脱离现实的教学情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增加了理解难度,使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有效联系,削弱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与应用价值。

(二)情境缺乏思维含量

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往往只注重其趣味性和导入功能,忽略了情境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引导,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仅设置简单的购物情境,让学生进行机械计算,而没有进一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合理分配预算、怎样选择最优购买方案等,这样的教学情境停留在表层,未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难以培养其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情境教学评价单一

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评价方式为主,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他们在情境中表现出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完成一个探究性情境任务后,教师往往只练习题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关技能,而未对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度、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单一、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帮助他们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模拟交易的过程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人民币的基本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同时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学生能够将具体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进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设计问题情境,提升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能力

问题是推动数学思维发展的核心动力,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用量角器测量不同三角形的角度、剪拼或折叠等方式验证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结合数学运算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总结,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能掌握知识点,发展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表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三)开展实践探究情境,发展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情境,让他们在真实问题中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比如在教学“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信息,并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随后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趋势,得出结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也让他们初步掌握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即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与情境教学的关系,针对当前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聂颖 . 基于核心素养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J].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7(1):1.DOI:10.3969/j.issn.1006-270X.2017.03.060.

[2] 王泉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J]. 河南教育 : 基教版 ( 上 ),2023(2):60-61.